今日話題

相信樂清女孩坐滴滴遇害的

事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現在的滴滴,

已經成爲衆矢之的。

本身這件事,

滴滴就負有很大責任。

只是,隨着事件的持續發酵

網上的一些言論和報道卻讓人心寒!

他們將焦點對準受害人的年輕漂亮,

對受害女孩評頭論足

另一邊,媒體的報道更是腦回路清奇。

他們開始在殺人司機的背景上做文章,

鼓吹兇手背後的“辛酸”故事

渲染他家庭貧困,

四人擠在十平米家中

從小是個老實人。

甚至一邊放出受害人無碼生活照

另一邊卻將兇手打碼,

其實,真的沒有人關心

殺人犯過得有多慘,

大家更關心的,

是他將受到怎樣的懲罰!

01

部分媒體渲染殺人犯家庭背景

20多歲的花季少女,就這樣慘死在滴滴順風車司機的毒手之下。。。。

拋屍現場,女孩的雙腿被綁住,左手受傷都是血,慘不忍睹。。

陸續又有更多的案件細節曝光

受害人在遇害前被迫給兇手微信轉賬9000多元。

一開始山上信號不好,兇手還將車開回山腳。

轉完錢,又將其玷污殺害,真的找不到語言來行動這個禽獸。

這樣殘忍的行徑,已經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很快,就有媒體開始挖掘殺人犯背後的“辛酸”故事。

(滴滴殺人司機)

如同罪犯的標配:

創業不順

內向老實,

兇手的小姨說:鍾某平時看起來蠻老實的,沒想到會做出這種事情。

平時穿的也很樸素,鞋子都是幾十元一雙的,看起來很節省。

很快,又有報道說,滴滴殺人司機的家只有十平米,四個人擠在這十平米的家中。

無非,通過這樣的報道和描述,媒體在向讀者在暗示,

兇手在走向犯罪前,

是有原因的。

隨後,又有媒體報道稱,事發當晚,司機9點哭着給母親打電話:我殺了人!

通過這樣的描述,我們彷彿看到兇手的懺悔。

當然,如果我們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可能媒體是希望描述這個殺人犯“老實”“節省”的一面去反襯他窮兇極惡的另一面。

只是,在兇手得到應有的懲罰之前,這樣的報道,往輕了說很無聊,往大了說,

就是在美化殺人兇手。

兇手家境是貧窮還是富裕,跟受害人有什麼關係?是受害人導致的嗎?

並不是。

一個殺人犯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就算過去的故事再悲劇都不是他能夠傷害別人的理由。

02

這樣的案例,並不是個例

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報道,到底在宣揚什麼?目的是什麼?

只是,每次有這種影響重大的兇案出現,都有一波標配式的渲染,讓人去同情一波兇手。

比如當年的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

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間,甘肅省白銀市先後有11名女性慘遭入室殺害,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

兇手專挑年輕女性下手,作案手段殘忍,極具隱蔽性,造成巨大的社會恐慌。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被判死刑的高承勇。

不過,就在高承勇認罪伏法的同時,卻有一些媒體忙着細數高承勇的優點:“孝順”、“端屎端尿伺候癱瘓在牀多年的父親”“老實”、“愛讀書”。

高承勇的大兒子甚至多次在媒體那透露父親各種不順遂的生活,

稱其爲“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這樣的報道,在一堆兇手殘忍作案的報道中,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當媒體去高承勇老家採訪時,問及高承勇的族人,他爲什麼殺人這個問題。

族人煞有介事的說:“一個是因爲交過一個女朋友,沒談成受了刺激,另一個是因爲沒考上大學。”

當問及是怎麼知道的時,居然說是報紙上知道的。

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比如當年轟動一時的復旦投毒案。

林森浩,復旦碩士,將毒藥放進宿舍飲水機中,導致室友黃洋中毒。

黃洋搶救期間,林森浩有很多機會可以告知醫生有毒物質是什麼,但他卻三緘其口,眼睜睜看着黃洋搶救無效去世。

這樣一位兇手,卻值得某媒體站在兇手的立場上發表了一篇題爲《與自己的戰爭:復旦研究生爲何毒殺室友》文章。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瞭解到,兇手是一個“科研能力驚人,論文發表數遠超一般學生,熱心同鄉會的活動,愛打籃球,玩三國殺,甚至擅長講冷笑話。”

通過媒體的描述,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積極規劃人生、在公開場合略帶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裏擅長溝通合作的瘦高個男生

這樣美化爲投毒者洗白,從極度不客觀的角度去挖掘各類殺人犯背後“人性的閃光點”,意義何在?

還有震驚社會的米脂殺人案。

2018年4月27日18時14分,被告人趙澤偉攜帶事先準備好的三把刀具,於米脂縣第三中學自西向東對途經的學生進行瘋狂捅刺,致九人死亡,四人重傷,七人輕傷。

殺人手段極其兇殘,泯滅人性。受害人都是一羣無辜的孩子!

問其動機,原來是兇手小時候讀書時遭到同學欺負,記恨在心,於是持匕首瘋狂殺人。

可是在某些媒體的報道下,這位殺人不眨眼的狂魔,卻變成了,曾經眼神中也流露過善良的弱者,只是長期被霸凌,才選擇報復社會。

於是,很多人開始對他表示同情。

媒體這樣的報道,是否曾爲受害人的家庭想過?

誠然,兇手的家庭可能是造成兇手犯罪的一個誘因,我們可以從犯罪心理方面去減少甚至是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但並不等於要渲染兇手是如何地慘。

03

同情兇手,就是枉顧受害人權益

同情兇手,就是枉顧受害人的權益。

媒體越是討論這種背後的隱情,越可能讓更多下一代被蠱惑。

他們會認爲,

犯罪都有理由,

甚至有人會覺得情有可原。

不論一個人一生中經受過怎樣的打擊、痛苦或者折磨,那都不是報復社會的藉口。

無論如何,泯滅人性的殺人就是惡魔。

媒體去挖掘殺人犯的過去,挖掘他的任何優點。

這都是在間接給人們樹立“他殺人是被逼的”“他殺人是有原因的”的錯覺。

就好像很多小說電視劇經常宣揚“反派也可能是好人”一樣扭曲三觀。

我們的下一代從小被這種思想帶歪,覺得做個反社會人格的人很酷。

這段話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分享下。↓↓↓

04

網友:不管兇手身世多慘,只想知道他死得多慘。

正如廣大網友所言,我們不管兇手身世多慘,只想知道兇手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網友:還是那句話,不管兇手身世有多慘,只想知道他死的有多慘。

網友:活得多慘都不是強姦殺人的理由,把罪責退給社會和坎坷的人生際遇太操蛋了。

遇害女孩本來過着自己平平淡淡的小生活被這個畜生害了到底誰慘啊?

網友:殺人了還非得同情兇手的過去?什麼魔幻社會

網友:生活過得慘就可以強姦殺人無惡不作爲所欲爲無法無天?

網友:任何悲慘的經歷,都不是你奪走無辜者聲明的理由。

網友:不要侮辱窮人和老實人,窮人和老實人最尊重聲明,底層的我們雖然活得掙扎,但更懂家家的不容易。

今日結語

面對如此殘忍毫無人性的兇手,

大多數人都不會去關心兇手是不是老實人,

或者他犯案前過的生活有多悽慘。

面對生活,每個人都很不易。

貧窮、弱勢不是犯罪、道德淪喪的理由。

正如同富裕與善良無關一樣。

所以,別再給人性淪喪

戴上什麼“弱者”標籤了,

自助者天助,自作孽者不可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