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品牌直籤+鑑定中心+區塊鏈溯源,寺庫已經實現了多重檢驗以保證正品,可謂把奢侈品正品保證做到了極致。

美媒近日消息稱,美國政府表示,在對假冒奢侈品的進口和銷售展開的爲期六年的調查中,政府繳獲了22個集裝箱的假冒古馳手袋、愛馬仕皮帶,以及托里•伯奇手袋。當局估計,美國的零售商因這些假貨遭受了將近5億美元的損失。也就是說,我們平時讓朋友或者微商等個人代購回來的奢侈品有可能是仿品。

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去年在奢侈品消費上的支出高達5000億元,但其中只有1400多億元是在國內消費的,剩下的則都是在國外完成的消費額度。足見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消費之瘋狂。

但並非所有人都會打個飛的到巴黎喂鴿子,因此大部分人的購買行爲更多還是通過代購完成的,然而網絡上的朋友圈代購都值得我們信任嗎?

代購奢侈品之風

隨着近年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國崛起了一批高端消費人羣,他們開始渴望高端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奢侈品迸發了巨大的需求。

由於中國並沒有什麼奢侈品產業,因此人們只能消費國外奢侈品。但國外奢侈品在國內的市場開拓還比較早期,中國消費者在國內可購買的渠道並不多。

其中最爲正規的渠道當然就屬各大奢侈品品牌在中國開設的官方直營店,但由於關稅等原因,在直營店買到的奢侈品價格往往比國外貴20%-50%。

巨大的價格優惠力度,促使奢侈品代購一時間成爲了風尚。留學生和駐外工作人員紛紛成爲了代購的主力,甚至於經常出國旅遊或者出差的人也加入了代購大軍。

剛開始,代購奢侈品還只是給身邊的親戚朋友幫忙,但隨着業務量的逐年遞增,專業的代購從業人員出現,成爲了近年來崛起的微商大軍中的重要一員。

代購奢侈品之殤

隨着國內購買量的提高,個人代購業務量有限,代購們開始在各大零售門店掃貨,甚至僱傭當地留學生到各店購買。在國外,雖然奢侈品的專賣店的價格比品牌價的價格略高,但仍比國內的零售價划算不少。

但此次的事件卻折射出了一個問題,即從國外零售店代購回來的奢侈品,即使代購者本身沒有信用問題,但也防不住貨源本身就是假的這一事實。

“就算再便宜,如果東西是假的,買了又有什麼用!”一位經常代購奢侈品的消費者如是說道。

其實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購買奢侈品並非只有昂貴的官方直營店和個人代購這兩個選項,大量正規的奢侈品電商平臺已經漸漸發展成熟,它們直接與國外的品牌商簽署採購合約,保證了貨源的絕對正品,並且價格也比直營店便宜不少。

而奢侈品電商的崛起,有可能終結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難的問題。

購買奢侈品的正確姿勢

消費者第一難便是貴,之所以賣的貴,除了關稅問題外,還有消費者都知道那句話“中間商層層加價”。而奢侈品跨國電商幾乎做了和國內電商早期做得一樣的事,砍掉中間環節,因此價格能降得下來。

但價格不是奢侈品消費最難的點,奢侈品消費真正的難點在於如何保證買到的是正品。國外貨源漂洋過海而來,中間環節紛繁複雜,最終到達消費者手裏的是否是正品,確實難以保證。

以個人代購爲例,採購的貨源有可能是假的,就算貨源是真的,經過中間多環節流轉也有可能被以真換假,甚至於其本身賣的就是假貨。

所以,很多顧客寧願多花錢都要去專賣店購買奢侈品,不僅貨品能保真,售後、保養等也能一併解決,同時也省去了郵寄中出現的貨品受損、缺貨等困擾。

不過隨着中國奢侈品市場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行業不斷壯大,國內很多正規的奢侈品電商開始採取和國外品牌商直接簽署合作協議的採購方式,把商品直接運輸到國內統一出售。比如寺庫、京東的Toplife、還有正準備IPO上市的farfetch等,這些平臺與國外的奢侈品品牌進行直籤合作,其中寺庫獲得官方授權品牌最多,截至目前入駐的品牌已經達到3000多個,SKU超過30萬。

值得說的是,寺庫發展這10年間,在整個購買流程上已經實現“品牌直籤+鑑定中心+區塊鏈溯源”,並實現了多重檢驗以保證正品,即使是品牌商直接郵寄到國內的奢侈品,寺庫的鑑定中心也會定期對商品進行抽檢,防止以假亂真。可謂把奢侈品正品保證做到了極致。

綜上所述,用戶最關心的因素無外乎兩個,一個是價格,另一個就是真僞。品牌直營店雖然保證正品,但價格都比較昂貴;個人代購雖然價格便宜,但品質實難有保障。二者之間,唯有寺庫和京東Toplife等爲代表的正規奢侈品電商平臺能將價格與品質兼而得之。

可見在缺乏奢侈品基因的國內市場,單純引入國外的品牌供給並不能一鍵解決所有問題,自發生長出來的個人代購也非市場專業分工之終局,唯既有國際視野和商貿能力,又有長年奢侈品行業經驗積累的專業平臺,纔是能解決奢侈品消費之難的最終答案。

(責任編輯:邱光龍 HF0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