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對蝦養殖亞硝酸鹽超標的四個原因

目前,養殖池塘亞硝酸鹽偏高是一種比較普遍而又令養殖戶發愁的現象,尤其是在養殖放苗初期表現得更爲突出,如羅氏沼蝦在大棚暫養期及對蝦的溫棚養殖等,有很多養殖戶的池塘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甚至會達到1 毫克/升以上,雖然短時間內觀察不出它對蝦苗有很明顯的危害,但如果蝦苗長時間處於這種亞硝酸鹽偏高的水體中會出現一系列異常情況,比如蝦體發紅、遊塘、蛻殼不遂、攝食量減少甚至零星死亡等現象。

衆所周知,降解亞硝酸鹽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的水源進行換水,而由於前期外河水的水溫較低,甚至有的外河水源亞硝酸鹽就偏高,從而導致換水困難,這就要求養殖戶必須使用水質改良劑進行降解。

前期亞硝酸鹽超標原因

1、施肥不當造成亞硝酸鹽超標

養殖前期單細胞藻類是水體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一方面能給苗期提供天然餌料,另一方面還可維持水環境的生態平衡,促進氮的良性循環,從而減少亞硝酸鹽的蓄積。而藻類繁殖的第一限制性元素就是氮,這就要求水體中必須擁有氮元素,大部分養殖戶習慣用高濃肥、化肥(尿素、碳銨、氯化銨等),這些肥料含氮量較高,用後水色來得較快,但往往由於養殖戶過分信賴這些化肥,在用法用量和施肥時間上控制不當(比如施肥後正好趕上陰雨天),導致藻類繁殖速度減慢,從而使氮肥蓄積在水體中,氮的循環系統受到阻礙,這樣氮元素必然會逐漸轉變爲亞硝酸鹽,導致亞硝酸鹽偏高。

2、飼料投餵引起亞硝酸鹽超標

有些養殖戶說,他什麼肥料都沒用,怎麼亞硝酸鹽也偏高呢?一方面可能和外河水源有關,另一方面,蝦苗在剛放入大棚時,投餵的都是雞蛋、蝦片等高蛋白物質,而食物在蝦類腸道中的停留時間本身就比較短,再加上蝦苗個體又比較小,食物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更短。這樣就會造成大量的高蛋白物質通過糞便排入水體(通常在蝦苗期食物中會有50%左右的蛋白被浪費),再加上部分養殖戶投餵不當,這勢必會造成水體中氮元素的積累,從而引起亞硝酸鹽超標。

3、水溫的影響

一般外河水源水溫較低,即使亞硝酸鹽高也只不過在0.2~0.3 毫克/升,而由於大棚在放苗前必定要將水溫升起來,這樣就會使池底中處於休眠狀態的各種細菌甦醒繁殖,比如亞硝化細菌(將氨氮轉化爲亞硝酸鹽)和硝化細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爲硝酸鹽),而亞硝化細菌比硝化細菌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繁殖速度也遠遠快於硝化細菌,這樣就會使亞硝酸鹽不斷蓄積升高。所以,很多養殖戶在放苗前測得亞硝酸鹽比較正常,而在水溫升高放苗後測得亞硝酸鹽突然升高。

4、天氣的影響

一般情況在晴天的時候,藻類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可以促進水體中氮的良性循環,從而減少亞硝酸鹽在水體中的蓄積,一旦天氣變壞,水體出現“倒藻”、“轉水”等現象時,亞硝酸鹽就容易蓄積升高。(本文轉自【水產養殖網】。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