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有無數離奇的故事被記錄下來。這其中,發生在元朝時的一起造反事件因其劇情之狗血、進程之荒唐而足以被冠上“史上最離奇造反事件”的稱號。一個連具體職位都不清楚的臨時工,僅僅憑藉一封僞造的詔書,就把偌大的一個行省攪得雞飛狗跳,着實令人喫驚不已。那麼,這起造反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透過這一離奇的故事,我們又能看到哪些歷史真相呢?

一個臨時工的心中苦

故事的主角名叫範孟端,河南杞縣人,本是元帝國河南行省御史臺的一名辦事員。由於其家境貧寒,人際關係也不廣,所以幹了很長時間,他都未能夠被納入正式編制,只能當一個整日受人白眼的臨時工。這也就罷了,關鍵是他的朋友、親屬知道他在衙門裏當差,所以常來找他辦事。可問題是,一個臨時工能辦什麼事?於是乎,這位範先生不僅飽受白眼,平日裏還受盡了親朋好友“不辦事”的冷嘲熱諷,日子是相當的不好過。

這裏我們打個岔,先來講一講範孟端所在的河南行省。這個河南行省和我們今天的河南省可不是一個概念。所謂行省,是元帝國在地方建立的最高一級行政編制,意思是“行動的中書省”(錢穆先生語),代表中央的中書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管理地方事務,下轄各路、府、州、縣。元朝劃分天下爲十大行省,河南行省正是其中之一。它的轄區包括今天河南省的大部、江蘇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以及湖北省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個頭”比今天的河南省大得多。行省的領導設置比照中央的中書省,也設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以及參知政事、御史中丞等官員,不過其前面要加上“行省”兩個字,不然容易和中書省的同名官員搞混了。元朝時,由於政府實行民族等級制度,蒙古人和色目人是特權民族,自然在行省中佔據了很多高官的位置。而像範孟端這種漢族的平頭百姓,有個活幹就已經不錯了,幾年乃至十幾年都不得升遷的人有的是。

言歸正傳,終於有一天,範孟端受夠了,他一時間怒氣沖天,跑到河南行省的辦公大樓前,提筆在大樓牆壁上寫下一首詩:

“人皆謂我不辦事,天下辦事有幾人?袖裏屠龍斬蛟手,埋沒青鋒二十春。”

除去“袖裏屠龍斬蛟手”一句還算略顯霸氣之外,這詩整體上無非是一個窮文人在發牢騷。不過,考慮到宋江在潯陽樓上留下一句“敢笑黃巢不丈夫”就差點身首異處的情況來看,身爲政府工作人員卻在光天化日之下大發牢騷,即便在政治氛圍異常寬鬆的宋朝,也肯定是要被懲罰的。就算不被開除,罰薪、停職、嚴重警告這些應該是少不了的。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發了牢騷的範孟端不僅啥事沒有,反而轉正了——他得到了行省御史臺的一個正式編制。

缺心眼的計劃

本來,後面的劇情應該是這樣:範孟端高升之後衣錦還鄉,那些平日裏對他冷嘲熱諷的親友又開始變得對他敬若神明——宛如另一個版本的范進中舉,這倒也符合中國人一貫的特點。可惜,當時的元帝國正面臨着嚴重的內憂外患,國庫空虛、物價飛漲,百姓民不聊生。於是乎,範孟端雖然成功轉正,但根本領不到與其級別相對應的工資。怎麼辦?他使出老辦法,來到領導辦公室大訴苦水。可沒想到,領導壓根就沒把他的話聽進去,反而對他說現在國家也很艱難,你自己咬咬牙,挺一挺云云,接着便轉過身去鬥地主了。就這樣,由於思想工作沒做好,被晾在一旁的範孟端怒火中燒,他心中發誓道:“我必殺若輩!”

至正五年(1339年)冬天的一天晚上,範孟端找到了四個跟他同病相憐的窮哥們,其中還有一個蒙古人叫霍八失。範孟端接着酒勁,向大家隆重介紹了自己琢磨多日的“殺人計劃”:過幾天他在行省辦公大樓值班,到時候霍八失等人就僞裝成前來傳旨的欽差,由範孟端帶着,向行省一衆高官宣旨,假借旨意將這幫人統統殺死,而後哥幾個取而代之佔據行省要職,前途不可限量!

這個主意怎麼樣?可以說缺心眼到了極點。且不說欽差會是什麼衣着打扮,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就拿最簡單的一點來說,如果接受聖旨的人一聽說聖旨毫無緣由地就要他們死,那心裏一定會大大起疑,屆時他們只要稍微具備一點理性,就可以戳破這個騙局。可不知怎麼,在場所有人都對範孟端所說大呼叫好。這個拙劣的計劃就這樣全票通過,並開始被付諸實施。

運氣實在太好了

或許是哥幾個運氣太好了,範孟端值班那天正趕上冬至。在這個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裏,河南行省的高官們早早地就回到家裏大喫大喝起來。接到“欽差”來傳旨的消息後,他們一個個醉醺醺地趕到行省辦公大樓接受旨意。心中激動不已的範孟端一夥遂裝腔作勢地一個一個傳喚這幫醉鬼進入正堂聽旨,進來一個,就稱聖旨宣佈其犯了死罪,隨即便用鐵骨朵擊打他們的後腦,竟然就這樣把河南行省的“領導班子”團滅了!

大功告成,範孟端馬上以聖旨的名義宣佈,自己已被封爲河南行省都元帥,一下子提了N多級,同時下令沒收行省各級衙門的印章,將大權全部收入手中,並調動兵馬封鎖省城,宣佈戒嚴。

於是一時間,一個小小的臨時工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割據整個行省的一方諸侯,其握有的資源,竟遠遠超過了那些正在辛苦打拼、累死累活的各路起義軍領袖,真是讓人感嘆運氣來了,想擋都擋不住。如果範孟端稍有一些政治頭腦,他不僅很有可能成爲元末明初又一個實力派人物,甚至日後北上大都、奪取國家最高權力的希望也不能說不存在。然而,就跟阿Q夢想着自己牛了以後要殺掉趙太爺一樣,“一夜暴富”後的範孟端最先乾的事,便是到處找曾經給自己白眼和嘲笑自己“不辦事”的人的晦氣。就這樣,一個偌大的行省,被一個“拿着雞毛當令箭”的小吏鬧得雞飛狗跳。同時,他還不忘曾經幫助過自己人,給他們都升了官。

遲早是要還的

鬧劇進行到第五天,有一個叫馮二舍的小吏突然接到命令,自己被任命爲行省的宣傳部長了。興奮之餘,馮二舍趕緊來到行省衙門,向範孟端叩謝大恩。因爲這個馮小吏以前不曾對範孟端白眼過,所以被範孟端認爲是好同志而升了官。結果沒想到,此時的範孟端竟和被他殺死的那些官員死前一樣,喝得酩酊大醉。當馮二舍表示自己想見一見欽差,開開眼界時,範孟端哈哈大笑道,哪有什麼欽差,欽差就是我。一聽這話,馮二舍嚇了一大跳。趕緊找了個藉口溜了出來,跑往外地一駐軍的司令部告變。駐軍長官起初還不信,但架不住馮二舍苦苦哀求,於是便派了一千兵馬隨其去省城查看情況。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行省高官的屍體被找到,範孟端謀反屬實,被元軍擊殺。隨後,馮二舍又帶着大隊人馬,將霍八失等作亂分子統統捕殺,這場鬧劇才方告結束。所以說還是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一個小小的臨時工(當然後來轉正了),其黨羽不過寥寥數人,其計劃也低劣到了極點。可即便如此,他居然能夠僅憑一封僞造的詔書,險些成了一方諸侯。且不說其造反產生的社會動盪等影響,光是被他殺死的高官,就有行省“一把手”平章政事月魯不花(這可是從一品的宰相級官員,行省的主要負責人),行省左丞劫烈(這是正二品的高級官員,行省二把手),總管撤思麻、監司禿滿、萬戶完者不花(上述官員都是正三品的文武大員)等十數人。這些所謂的帝國精英們沒有人去質疑詔書的真僞,也沒有人質疑遠皇帝爲何會毫無緣由地處死這些與皇帝同出一族的高官。要不是範孟端自己酒後失言,這場鬧劇還不知要如何收場。這件看似離奇的事件,其實充分暴露出了元帝國的外強中乾和腐爛到底:立國不過八十年,皇帝就換了十一個。帝國官場反覆洗牌,使整個國家處於人心惶惶的集體恐慌狀態,集體盲從成了一種常態。那些“冤死”的行省高官們,未必全是因爲酒醉而喪失抵抗能力,更多可能是一種無奈——皇帝尚且朝不保夕,何況我們?於是乎,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正是這種對國家、對職責,甚至對自己生命都不負責任的態度,才讓範孟端拙劣的造反計劃變成了現實。這恐怕是武力如此強大的元帝國,短短八十幾年便轟然倒塌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作者:林森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