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正常值

人體一般血小板的正常值的範圍是每毫升10到30萬,或者是每升血液100到300乘以10的9次方,一般稱爲100到300。

其實,這只是參考值,人的血小板計數波動還是有的,100以下問題也不大,低於50就要小心了,低於20就要治療了。高於400也沒有問題,高過500就要查明問題。

血小板的作用有很多,比如說防止出血、修復血管。太高的話,血的流動性差等,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作用,沒有它是不能正常運轉的。

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

早在19世紀就有人報道,但我們對其發病機制並沒有完全掌握。肝素,奎尼丁,磺胺類藥物能引起中重度血小板減少,可能使骨髓抑制或其它原因,這些藥物引起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是全身的血小板消耗和免疫破壞機制引起。

據報道許多藥物能引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DITP),雖然部分藥物這種副作用輕微,但也有一些藥物會產生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後果。

這些藥物的某些結構與血小板緊密結合在一起,產生抗體,機制未明;抗血栓藥能阻斷纖維蛋白與血小板GPⅡb/Ⅲa結合;非甾體類消炎藥可引起血小板減少並伴嚴重併發症。

因爲許多藥物和原因都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在臨牀工作中診斷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是很困難的,在患者服藥過程中,要監測血小板,在臨牀明顯出血前診斷血小板減少症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