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共和國金融發源地中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

——記父子兩代人的紅色初心接力

□吳愛洲

斑駁的土牆,漆黑的木牆板,泛白的屋瓦……眼前照片裏這座有着100多年曆史的土樓——“茂龍樓”,就是共和國金融最早的雛形,1929年10月,當時全國第一家蘇維埃信用社便在此誕生,從此,紅色農信走向全國。照片上的夫婦便是茂龍樓的樓主,穿着白色襯衣,身形傴僂的老人名叫陳秋濤,他不僅是一名老游擊隊員,也是一名老農信人。

86歲的他耳不聾眼不花,說起當年的歷史依然思路清晰:八十九年前,即1929年10月,永定縣太平區黃田鄉陳海賢在“茂龍樓”(黃田鄉蘇維埃政府舊址)的二樓創辦了太平信用合作社,這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最早的信用社之一。當時的中共閩西特委發出了第七號通告,要求各區着手發動羣衆“招集私人股金創辦信用合作社”,以使農民賣米買貨不爲商人所剝削,而農村貯藏資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老人的父親陳澤先烈士積極投身革命,冒着生命危險,祕密爲蘇維埃政府、爲信用社籌集經費,不幸於1935年被國民黨當局以“濟匪”之名殺害。紅色家庭孕育紅色初心,陳秋濤毅然接過父親的使命,爲紅色農信作貢獻,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黃田村、北山村、和興村三村組合的中和村信用社做會計,成爲建國後最早的一批農信人。

作爲閩西革命老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千千萬萬的客家子弟跟着共產黨,爲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無畏,前赴後繼,爲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僅僅“茂龍樓”就先後走出了15位革命英傑。作爲戰爭年代走過來的紅色農信人,陳秋濤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他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他努力保護好父輩們留下的豐富、厚重、寶貴的紅色遺產,默默守護着這座共和國金融事業的光輝起點。“黃田村前幾年建工業區徵地。我們夫妻東奔西走,終於將‘茂龍樓’這個寶貴遺產保留了下來。”陳秋濤老伴說到爲保護這第一批紅色農信舊址所作的努力,飽經滄桑的臉龐滿是自豪,平淡簡潔的話語背後蘊含着紅色初心的厚重。

在曾經的黃田村的土地上,如今修築了寬闊的水泥大道,一排排嶄新的高樓和廠房拔地而起,老舊的“茂龍樓”就這樣獨自地矗立在其中。它並不孤單,因爲它是所有福建農信人的驕傲。整整89年過去了,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村信用社的滄桑鉅變,爲人們講述了紅色農信一個又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驚心動魄的故事。如今,它依然在藍天下昂首,在陽光中挺胸,在鄉村振興的號角里奮進,它的故事一直在延續……

紅色農信,初心永定。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永定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