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輿論似乎還沒有從澳大利亞上週末的選舉中緩過神來。

澳大利亞每三年舉行一次聯邦議會選舉,聯邦政府由衆議院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組成,該黨領袖任總理。5月18日的這次選舉前,保守派的自由黨和國家聯盟黨組成執政聯盟,自由派的工黨是主要反對黨。

在選前的多項民意調查中,工黨的支持率一直領先於執政聯盟,因此輿論也認爲工黨領袖比爾·肖騰將成爲下屆總理。

但是選舉結果卻和預測相反。自由黨和國家聯盟黨獲得衆議院多數席位。肖騰承認失敗並辭去工黨職務。

有人稱這一結果堪比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擊敗”民調意外戰勝希拉里。澳大利亞自由黨是如何實現逆轉的呢?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圖/npr.org)

有分析認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澳大利亞選民排斥變革。

《悉尼先驅晨報》網站5月19的一篇分析稱,澳大利亞人對自己手中的選票異常謹慎,輕易不會選擇“變革”。所以儘管自2013年執政以來,自由黨內鬥不已,換了兩次總理(此前工黨執政時,宮鬥也很激烈),政府時常處於危機之中,既沒有雄心也沒有清晰執政理念,有時甚至可笑,但澳大利亞選民還是覺得工黨提出的政綱變化太大,多數人還是把選票投給了執政黨。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0日的一篇分析指出,工黨提出的政策比較激進,比如承諾對低收入者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對高收入者則提高稅收;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加大對醫療和教育的投入;在環保政策方面,承諾到2030年讓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45%。

分析稱,工黨對這些標準的自由派的政綱很是洋洋得意,充滿道德上的優越感。有工黨候選人對選民稱“希望總是比恐懼更強大”。

但大量保守的選民可能認爲,這種激進的措施帶來的擔心還是超過對變革的期望,所以寧願選擇表現平庸的自由黨。

還有分析認爲,自由黨能夠獲勝,其黨首、現任總理斯科特·莫里森的競選策略也有很大關係。

在選前民調中,自由黨雖然落後於工黨,但莫里森個人的支持率卻高於工黨領袖肖騰,因此莫里森的策略,是把兩黨對決的選舉轉化爲領導人之間的競爭;

此外他還少提自己的政策,專門抓住工黨政綱中最有爭議的環保政策大做文章。文章認爲,這些策略都非常成功。莫里森“靠一己之力挽救了自由黨”。

莫里森是在去年8月黨內爭鬥中勝出,接替特恩布爾擔任總理的。ABC的分析稱,通過這次選戰,莫里森不僅挽救了自由黨,而且讓自己從一個“意外的總理”變成英雄。

在觀察這次大選時,很多輿論特別注意工黨提出的環保措施,認爲工黨的失利不僅是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團體的挫折,也會影響到國際環保事業。

莫里森(右)在昆士蘭州競選時和當地一名議員在一起 (圖/abc.au.net)

​《紐約時報》5月19日的一篇文章分析,有些人把這次選舉看成是澳大利亞的“氣候變化選舉”。該文認爲,在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方面,澳大利亞是面臨問題最多的發達國家:海水變暖破壞了大堡礁的再生能力;該國剛經歷過史上最熱的夏天;極端乾旱造成致命打擊。因此氣候變化問題在澳大利亞是實實在在的問題,而不是概念和理論。

但是自由黨卻成功地把這個問題轉化爲“經濟問題”,稱根據預測,如果工黨實現“減排45%”的目標,那麼澳大利亞就會丟失近17萬個工作崗位,損失2600多億澳元。工黨的減排計劃在礦業大州、影響選舉走向的昆士蘭州也受到強烈抵制。

這篇文章認爲,澳大利亞工黨失利對世界環保事業也有影響,比如注重氣候變化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可能就不會把環保當成一個主要競選議題了。

其實,莫里斯的獲勝,國際影響可能遠不止氣候變化領域。莫里森主張對移民強硬,反對同性婚姻,支持特朗普政府的以色列政策。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的獲勝也是澳大利亞民粹的勝利。這對世界範圍的民粹也是一個鼓勵。

再過幾天,歐盟的歐洲議會選舉就要開始了。歐洲的各路民粹也把這次選舉看成擴大影響的機會。莫里森在澳大利亞的勝利,應該對他們有很大啓示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