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火災,不僅讓法國人心碎,也讓整個世界震驚。

用有些媒體的話說,這座歷史悠久的天主教教堂,不僅是法國的心臟,巴黎的靈魂,也是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不管你是否信仰宗教,都會它遭到的災難感到難過和悲傷。

遭受火災的巴黎聖母院 (圖/theguardian.com)

法國的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的感受想必更深。

當地時間4月15日晚上7時左右,即火災發生後大約一個小時,他就在社交媒體上向“全體天主教徒和全體法國人民”表示,“像所有的國民一樣,看到今晚的這一幕,我感到非常悲傷。”

在大火迅速燃燒時,馬克龍又向全國發表講話,稱“巴黎聖母院是我們的歷史,是我們的文學,是我們的形象。它是見證我們偉大歷史時刻的場所……我今晚就對你們說,我們將一起重建這座教堂。這也許是法國宿命的一部分。”

4月16日晚,馬克龍又向全國發表簡短講話,表示希望在五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他再次說,“那個夜晚,我們在巴黎一起見證了團結行動、克服困難的能力”。

身爲總統,馬克龍內心的悲傷、動情的言論自然可以理解。

不過也有媒體分析認爲,雖然巴黎聖母院的火災讓“巴黎流淚”,但實際上也給馬克龍一個走出困境的機會。

馬克龍發表講話 (圖/theguardian.com)

自從去年11月以來,由於對提高燃油稅以及馬克龍政府“傾向富人”政策的不滿,法國爆發了“黃背心”運動。雖然今年以來該運動規模小了很多,但每個週末都也還都有“活動”。法國的危機還沒結束。

法國媒體報道說,就在巴黎聖母院着火時,馬克龍當時還正在準備錄製電視講話,就如何解決全國危機提出建議。火災讓他暫停了這一活動,一心關注救災情況,並呼籲全國團結。

法國廣播公司的報道還稱,法國的政黨本來正在忙於下個月歐洲議會選舉的競選活動。現在也因爲火災而暫停,以示對災難的重視,展現團結精神。

“政治家”網站的法國版的一篇報道說,巴黎的文化古蹟最近比較不幸,由於“黃背心”運動,巴黎香榭麗大街遭到打砸,凱旋門也遭破壞,現在巴黎聖母院又遭火災。

但區別在於,前兩個破壞是法國“分裂”的象徵,而聖母院火災則能促進法國團結。

報道稱,火災中巴黎聖母院的尖塔倒塌,不禁讓人想起當年“9·11”恐襲時紐約雙子塔的倒塌。

當然恐襲和意外事故有着根本區別,但這樣的災難確實可以激起國民團結一致的情緒。因此,如果在巴黎聖母院被燒這樣的災難後,“黃背心”運動還要上街,民衆可能會覺得不可容忍:巴黎聖母院都燒了,你們還上街?!。

火災後巴黎聖母院教堂內的一處場景 (圖/theguardian.com)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一篇文章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篇文章稱,年輕的馬克龍執政兩年來,人們對他的印象是,他很善於談歷史,談未來,但一涉及到現實,他似乎就只能用“脫離羣衆”來形容。這也是“黃背心”運動的一個原因。

而巴黎聖母院正好代表法國的歷史和文化,要修建好這座偉大的教堂,又正好體現法國對未來的希望,談論這些,又正好是馬克龍所長。因此對馬克龍來說,這是一次激勵法國人民、走出困境的機會。

這篇文章認爲,在火災發生後,馬克龍的推文和幾次講話,都很能代表全法國民衆。而以前,儘管他發表全國講話,但總會有遭到一些民衆的反對。

可以說,過去兩年,馬克龍一直沒能獲得法國國民一致認可。這一次,藉着火災呼籲團結,他終於表現出“肩負整個法國”的架勢了。

2017年,馬克龍剛當選法國總統時,法國參議院的一名大佬對他說,“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可是別看你這麼年輕,你現在可是全法國人的父親啊。”

現在,馬克龍大概可以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