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5月13日,張家港市警方公告,康得集團董事長、康得新大股東及實控人鍾玉,因涉嫌挪用資金被刑拘。

康得新曾經作爲白馬股,獲得衆多公募基金的青睞。在康得新“黑馬”變“白馬”,再從“鳳凰”變“烏雞”的一系列轉變裏,公募基金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們做過一些上下游的調研,得到的結論是,對於康得新而言,這家公司的產品是真的,但它的盈利狀況,競爭對手以及上下游都表示看不懂。”滬上某曾經持有康得新的基金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美國安然公司虛報利潤6億美元、隱瞞24億美元債務被稱爲史上最大財務造假案,從金額來看,康得新等公司的數百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更爲惡劣。”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倘若財務分析足夠謹慎,康得新這種明顯的大存大貸,不應該被專業投資者所忽略。

“黑馬”變“白馬”

2010年7月16日,康得新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康得新主業爲預塗膜及覆膜設備的開發、生產及銷售,行業門檻並不高。從上市之前的財務表現來看,康得新並不出彩,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3.6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4626.25萬元。

康得新白馬變烏雞 明星基金經理踩雷

登陸資本市場後,康得新業績增長神速,股價亦接連創新高。2017年,康得新股價一度高達26.67元,上市七年內股價漲幅超過20倍。從財務數據看,康得新的“十倍股”傳奇並非沒有根據,2010年,該公司營收僅爲5.24億元,而2017年營收達2010年的22.5倍,淨利更達2010年的35.3倍。

在2018年之前,康得新的股價每年均有上揚,重倉康得新的基金也頗多收益。

康得新上市之後,新華優選成長是第一個喫螃蟹的基金。2010年第三季度末,新華優選成長已持有康得新,當時爲唯一一隻買入康得新的基金產品。彼時,新華優選成長的基金經理是王衛東。2009年,王衛東管理的新華優選成長曾與王亞偉演繹“二王PK”。不過,新華優選成長當時的持股並不多,僅有20萬股,市值不過390萬元,僅佔康得新流通股數的0.62%。

2010年第四季度,新華優選成長的持股增加到了312萬股,佔流通股比例上升到7.73%。不過,王衛東並非首位在康得新上下重注的基金經理。華商領先企業在當年第四季度末的持股高達469.91萬股,佔流通股比例高達11.63%。除了新華優選成長增持外,新華行業輪換與新華泛資源優勢兩隻基金亦開始持有康得新。

除了當時以投資成長股著稱的新華基金與華商基金外,交銀施羅德旗下有4只基金在2010年第四季度買入了康得新,加上華夏紅利,該季末共有9只基金持有康得新。

2011年第一季度末,華商基金旗下的華商領先企業、華商盛世成長、華商策略精選分列康得新重倉基金的第1、3、4位,新華優選成長仍位列第2位。在這個季度,華夏紅利退出,交銀施羅德旗下3只基金退出,而中郵核心成長以及易方達科訊進入。

2011年第二季度末,興全社會責任首次出現在康得新的股東名單上。此後七年,該基金一直重倉康得新,堪稱“鐵粉”。2011年二季度頗爲熱鬧,除了“華商系”、“新華系”、“交銀系”、“易方達系”,華安升級主題與華富價值增長亦買入了康得新,彼時公募基金佔流通股比例已經高達35.42%。

好景不長,2011年三季度各家公募紛紛清倉退出,當年三季末僅有5只基金產品仍持有康得新,其中兩隻爲興全旗下基金。事實證明,這是公募產品持有康得新的一個階段性低點。

此後,公募基金出現了一波買入康得新的高潮,2011年末,高達28只基金持有康得新,而這一切只是開始。上市僅三年,康得新即成爲中小板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之一。

2015年年末,共有208只基金產品持有康得新。即便在出現多次股價閃崩後的2018年二季度末,包括興全社會責任、上投摩根核心成長、國聯安精選仍重倉康得新,而2018年年末,仍有84只基金持有康得新的股票。

2019年一季報顯示,已經沒有重倉康得新的基金。而此時的康得新,已經歷了百億存款不翼而飛。

興全社會責任失手

在康得新“黑馬”變“白馬”的過程中,基金的持倉亦水漲船高。而康得新的“鳳凰”變“烏雞”,亦始於機構的用腳投票。

從早期公募基金對康得新的投資來看,抱團取暖的意味明顯。2015年,有208只基金持有康得新,總持股數量高達1.63億股,持倉市值高達62.18億元,佔流通市值的11.35%;2016年第二季度末,持倉基金數量高達250只;而2017年半年報顯示,這一數字增長到330只。

有一個數據或許可以說明公募基金對於康得新的影響力,2012年末,基金持倉佔康得新流通市值的比例,一度高達44.13%。

2017年7月25日,康得新股價突然閃崩。上市公司回應稱,個別賬戶因自身突發原因拋售引起股價下跌,具體原因涉及投資者隱私,公司不便臆測或披露。

不過,閃崩開始成爲它的習慣。康得新各季財報顯示,大量基金已經開始清倉康得新。2017年第三季度末,僅有60只基金仍持有康得新。這意味着僅僅在2017年三季末,便有270只基金選擇了清倉。

有一些長期持有康得新的基金業選擇了撤退。譬如,富國天惠成長混合A、富國天成紅利混合在2017年下半年選擇了清倉,而這兩隻基金對於康得新的持有長達五年之久。

在大量基金退出的時候,仍有部分基金堅守,其中數興全社會責任最爲“長情”。興全社會責任與康得新的交集,始於2011年二季度,當時持倉僅爲44.99萬股,市值不足千萬元。

在上市第二年,康得新便成爲了興全社會責任的第二大重倉股。值得注意的是,興全社會責任彼時的基金經理爲明星基金經理傅鵬博,直至2018年3月20日離職,傅鵬博對於康得新的重倉長達七年之久。

在2011年年報,康得新曾經是興全社會責任的第一大重倉股,持股市值高達3億元,佔基金淨值比爲6.73%,佔股票淨值比爲7.88%。事實上,自此康得新從未在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消失過,由此可見基金經理對於這隻股票的偏愛。

康得新曾經是人見人愛的“白馬股”,上市僅三年就躋身中小板市值前十,2013年被納入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也正是在2013年,有媒體質疑康得新涉嫌欺詐上市,隱瞞與海外大客戶的關聯關係,並虛增資產誇大收入。從基金的持倉來看,媒體的質疑並未影響到公募基金對康得新的投資。

部分曾及時撤退的基金,再次殺入火場。2017年末,持有康得新的基金又增長到218只,其中還包括華夏新經濟。而這種反覆不止一次,譬如2018年一季末,僅有37只基金仍持有康得新,而當年二季末,這一數字又增長到162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