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需要灵感,书法创作亦同样需要灵感,文学是语言艺术,书法是用笔艺术,凡艺术创作都需借助灵感的翅膀来获得艺术上的飞跃,书法自然不能例外。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灵感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神灵的恩赐,它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中一种富有创造性和突发性的精神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头脑所引起的豁然开朗、得到飞跃的一种思维勃发状态。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书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常常会出现用笔不灵,如“枯木涸流”的不应期,从而不能达到“随心所欲”、“妙造自然”的美妙境界,我认为,要想获得灵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捕捉。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当然笔者所说的是会写书法的人,这里面会写书法的含义就大的去了,江湖混字除外,那些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人不算,起码是书法基本功都基本过关的人,才能在灵感的催动下,写出好的作品来,比如说,笔者一直临摹董其昌的作品,前段时间午休过后,突然灵感到来,写了一幅作品,过了几天后,我竟然不敢相信那是我写的作品,但的确是一幅比较好的佳作。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一、善于向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汲取。

这样就能触类旁通,激发灵感,悟出可以长进书艺的道理来。现代书家萧娴喜游名山大川,一次雨中畅游黄果树,得观瀑布,归来命笔,榜书大进。中唐时的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又领悟出运笔应注意轻重缓急,讲求气韵,节奏感的道理,这是古今书家向生活、自然汲取、体验而受启发的范例。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二、书写要有感而发。

书法是感情的产物,是书法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的表现。书法对客观事物中美的吸收和自己感情的表达,是寄托于书写过程中笔在纸面上留下的轨迹起伏——点画节奏韵律这中。不动感情作书,如同无病呻吟,灵感不会降临在冰冷的头上。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三、要在“至乐”、“适意”的特定条件下,抓住刹那间的灵感显现,信笔直书。

《兰亭序》这件不朽的佳作,是王右军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一特定环境下,和谢安等人行“祓禊之举”,“畅叙幽情”、“固寄所诧”而成。是作者此时其思想感情的火花和创作灵感相迸发的产物乃至“醒后执笔屡书不及”,是因为兴趣已尽,灵感不再来的缘故。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另外,在情绪不佳灵感不来的时候,不要硬着头皮去写,此时不如潜心读书,常有进境。创造性停顿有助于发展,“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绪赏花开”,亦即此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书法由人类创造,而艺术由人类灵感哺育长大,光靠知识、技巧是不能完全掌握艺术的,有志于学习书艺的人,还须懂得“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灵感产生过程和道理。

说句实话,只要灵感以来,稍微会写点书法的人都能写出大作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