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結束後,作爲戰敗國的德國被迫割讓大片國土,其中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德國領土一分爲二。爲了收回國土,希特勒在上任之後,便將矛頭直指波蘭。隨後波德戰爭爆發,標誌着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在德軍的閃擊戰下,歐洲列國被迅速佔領。對於這些國家的人民而言,瞬間淪爲亡國之奴。

爲了防止這些國家再次發動反擊,也爲了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德國人在這些國家實行了三大政策。首先在當地駐紮軍隊和官員,以起到臨時政府的作用,但大多基本維持原有政權以保證城市和國家的安定。

扶持當地的納粹政權,通過政治手段滲透思想,一方面可以保證佔領區的安定,另一方面也能爲將來的統治奠基。據說,早期的德軍素質良好,在佔領國中並非被人唾棄,特別是在法國甚至受到歡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海德里希在捷克實行的懷柔政策。在捷克期間,他爲捷克人增加食物配給、免費發送戲票,併爲工人階級爭取權益,這樣的做法得到許多捷克人的認同感。爲此,德國也收到了良性的回覆,不僅捷克國內一切穩定,甚至還爲其提供了大量的軍工支持。

但可惜的是,海德里希被刺身亡直接改變了這一局勢,德國人開始了他們的強硬態度,甚至連老幼婦孺都不曾放過。德國人的殘暴手段,在集中營的建立上便可見一斑,對猶太人的殘暴虐殺使其在統治區的統治令人生畏。據記載,華沙的猶太區內,猶太人的食物供給僅有一百八十四卡路里。而非猶太人每天也只有六百三十四卡路里,相比德軍的食物配比,足足少了近三點七倍。

隨後希特勒插手匯率,讓歐洲各國淪爲通貨膨脹的災區,德軍則人人富得流油,但淪陷區的人民卻水深火熱。由於戰場上的朝不保夕,不少士兵都選擇及時行樂,用帝國馬克兌換大量的佔領地貨幣進行瘋狂消費。

面對猶太人,希特勒再也不掩飾自己的目的,甚至直接以“贖罪金”爲由進行明搶。饒是如此,德國人依然殺掉了超過六百萬猶太人。特別是隨着戰事深入,越來越多的軍費開銷讓斂財行徑更爲瘋狂和露骨,被佔領的區域內自由不過是一聲嘆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