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仁願立即上書李顯,請求出兵佔領漠南一帶,並且在黃河北岸修築三座城池,作爲前出大軍的依託以及牽制突厥騎兵,使其不敢過度深入的壁壘(“初,朔方軍與突厥以河爲境,河北有拂雲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祈禱,牧馬料兵而後度河。《資治通鑑》裏記載了一個叫盧俌的官員的上書,按這位盧大人的想法兒,大唐要擊敗突厥,首先要選良將,像沙吒忠義那種狗東西絕對不能用,踏馬得,這種貨上了戰場扔下部隊打頭先跑,都這樣兒,當兵的誰肯賣命。

亂世三百年——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88)

李顯復位,中原這家兒買賣相當於換了家兒大股東。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舊人新氣象(李顯當過一次皇帝了),之前武大姐兒那屆董事會對外籤的合同,肯定要重新審覈評估;這裏邊兒當然也包括武大姐兒跟默啜籤的那份兒和親協議,一來二去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默啜那頭兒還抻着脖子等回信兒呢,大周這邊兒不給個準話兒,他可不敢向西發力。可是等來等去,眼珠子都瞪藍了,也沒等來大周的迴音兒;這貨派人一打聽,嗷~~,敢情人家換領導了。再等,人新領導根本不拾他這兒茬兒,連首涼涼都懶的送他。

被人無視的感覺相當不爽,一怒之下,公元706年,默啜率突厥大軍南下,要刷一下存在感,順便給大唐的新皇帝來他個下馬威。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突厥大軍黑雲壓城,李顯不敢怠慢,命沙吒忠義爲靈武道大總管,率軍迎戰。

可是沙吒忠義這貨不僅水平差成一逼,而且膽小如鼠;他帶着唐軍在鳴沙與默啜大軍遭遇,沒招呼兩下兒,沙吒忠義便露出囊膪本色,率先逃走。他這一跑,唐軍的陣型完全崩潰;突厥騎兵往來砍殺,如入無人之境;會戰結果,唐軍大敗,6千多弟兄殞命沙場。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默啜得勢不饒人,連續進兵攻打原州、會州,隨後又出兵攻擊隴右的牧場,再次擄走上萬匹戰馬。

這是李顯上臺以後第一場對外戰爭,輸了個一敗塗地;李顯當然很不高興,戰後有人把沙吒忠義臨陣脫逃的事兒捅了出來;不過,李顯的性格更像他爸高宗李治,僅僅是把沙吒忠義撤職拉倒(“己卯,突厥默啜寇鳴沙,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與戰,軍敗,死者六千餘人。丁巳,突厥進寇原、會等州,掠隴右牧馬萬餘匹而去。免忠義官。”)。

仗打成這副鬼樣子,李顯自己也很鬱悶;別看這傢伙說起來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孫子,可是他既沒繼承到他爺爺雄才大略,也沒遺傳到他爹的精細過人;反倒是把他粑粑麻麻的缺點全都接手了。

太宗爺地下有知,看到這個孫子闇弱成這副德性,估計棺材板子要壓不住了。

託着下巴想了半天,李顯也沒想出該怎麼解決突厥問題;只好轉過天兒下詔,讓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員,不管是管藥品申報的還是管計劃生育的,大家集思廣益,一起想辦法,看能不能找到解決突厥的轍。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這些官員討論來討論去的,誰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資治通鑑》裏記載了一個叫盧俌的官員的上書,按這位盧大人的想法兒,大唐要擊敗突厥,首先要選良將,像沙吒忠義那種狗東西絕對不能用,踏馬得,這種貨上了戰場扔下部隊打頭先跑,都這樣兒,當兵的誰肯賣命?!這種事兒一定要嚴懲。其次是靠近邊境上各州的刺史人選也要慎重,這些人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需要複合型人才。不過話說回來,皇上,咱們這兩年年景不好,天災不斷,咱還是先安內,再攘外;等糧食儲備充足、士卒訓練水平提高了,咱再找默啜那廝的晦氣,您說呢(“制以突厥默啜寇邊,命內外官各進平突厥之策。右補闕盧俌上疏,以爲:‘郤谷悅禮樂,敦詩書,爲晉元帥;杜預射不穿禮,建平吳之勳。是知中權制謀,不取一夫之勇。如沙吒忠義,驍將之材,本不足以當大任。又,鳴沙之役,主將先逃,宜正邦憲;賞罰既明,敵無不服。又,邊州刺史,宜精擇其人,使之蒐卒乘,積資糧,來則御史,去則備之。去歲四方旱災,未易興師。當理內以及外,綏近以來遠,俟倉廩實,士卒練,然後大舉以討之。’”)?!。

洋洋灑灑挺長一段兒,其實看完你會發現,盧俌說了半天等於啥也沒說,屬於無比正確的廢話。

在下這麼說,倒不是要埋汰這夥計;這就跟咱們工作一樣,領導交代個事兒,你得有來言有去語,有執行計劃,有完成的時間節點和里程碑事件吧;可盧大人說了半天,這些要素啥也沒有。可是這種滿篇大道理的東東,看來挺合李顯的胃口;因爲看完摺子,李顯的反應是“善之。”

從這兒就能看出來,李顯的水平着實不咋地。

不過,別看李顯水平不咋地,這段時間的運氣卻有點兒巴實。因爲就在李顯爲突厥南下的事兒犯愁的時候,公元707年,默啜將突厥軍的全部主力,調往了西線戰場;去對付西突厥新崛起的突騎施部。

這無疑大大減輕了大唐北線的壓力。

後突厥汗國和西突厥的爭端,咱一會兒就會說到;先交代一下接下來李顯的舉動。

別看李顯闇弱的一雞兒,但在一件事上,他還是辦對了。

什麼事兒呢?

他提拔起一位將領。

前一年鳴沙會戰,唐軍拜沙吒忠義所賜慘敗成一逼;之後,沙吒忠義被擼了官;其所擔任的朔州道大總管一職,李顯交給了右屯衛大將軍張仁願。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簡單說吧,這位張大總管是位狠人。

閒扯一句,啥是狠人;其實狠人還真不是說對別人要多狠,成天擰眉瞪眼的;真正的狠人,首先一條兒就是能對自己能下的了手!比如現在美帝的大BOSS川普;奧黑以前想幹沒幹成的事兒,川普全乾成了。就衝這一點,川普連任,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張仁願接任朔州道大總管之後,正好兒趕上默啜抽調突厥軍主力到西線戰場跟突騎施部作戰,漠南空虛。張仁願立即上書李顯,請求出兵佔領漠南一帶,並且在黃河北岸修築三座城池,作爲前出大軍的依託以及牽制突厥騎兵,使其不敢過度深入的壁壘(“初,朔方軍與突厥以河爲境,河北有拂雲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祈禱,牧馬料兵而後度河。時默啜悉衆西擊突騎施,仁願請乘虛奪取漠南地,於河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絕其南寇之路。”)。

不過這個計劃遭到朝中重臣、太子少師唐休璟的極力反對。

老唐認爲,在漠南地區築城,先不說工程量巨大,又要花一大筆銀子;即便築好了,你得派兵駐守吧,這些兵,就又是一筆極大的開銷;再有一個,城築好了,萬一沒守住,讓突厥人打下來了,那費勁巴力搞的防禦工事不就成了突厥人南進的橋頭堡了嗎(“太子少師唐休璟以爲:‘兩漢以來皆北阻大河,今築城寇境,恐勞人費功,終爲虜有。’”)?!

雙方脣槍舌劍,各持己見。

最後爭論擺到了李顯案頭;李顯思索再三,最後還是同意了張仁願的意見,拍板兒決定在黃河以北築城(“仁願固請不已,上竟從之。”)!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拿到領導批示,張仁願的辦事效率極高,同時也表現出了狠的一面兒——

築城本來就不是個小活兒,更別說連築三座;因此張仁願調動了大量的人力施工。

這裏邊兒,除開現役士兵以及調來的民夫外,張仁願還扣留了一批已經服役期滿的老兵;讓其超期服役留下來築城。

人這些老兵當然不願意幹;我們哨所旁的小白楊都長成參天大樹能鋸開打傢俱了,還不放我們回家?!我們家裏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都跟家裏抻着脖子倚門相望,都巴不得我們早點兒回家呢。這裏邊兒有兩百多老家在關中咸陽的老兵,估計是太想家了,哥兒幾個一碰頭,乾脆,跑吧!

集體逃跑的後果很嚴重;得到消息的張仁願倒也沒暴跳如雷,他派人把這兩百多老兵一個不剩的抓回來,然後下令全軍集合;當着全軍的面兒,張仁願很平靜的下令,將逃兵全部斬首(“仁願表留歲滿鎮兵以助其功,咸陽兵二百餘人逃歸,仁願悉擒之,斬於城下。”)。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兩百顆血淋淋的人頭往那兒一擺,圍觀的喫瓜軍民嚇的腿直哆嗦(“軍中股慄”);大家算是見識到這位新上任的大總管的真顏色了。

得了,啥也別說了,老實幹活兒吧!

不得不說,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史書記載,三座城,張仁願僅花了60天就築好了(“六旬而成。”)!張仁願在今天如果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他對手。

三座城以拂雲祠居中,東西展開4百里選地形險要之處各築一城;三座城互爲犄角,彼此依託;其中任何一座受到敵方攻擊,只要扛過3天,其餘兩座城的援兵便能趕來解圍。

以這三座城爲依託,張仁願還修了1800座烽火臺;這些烽火臺一站挨一站深深的扎入漠南;就跟今天的預警雷達一樣,突厥人一旦有風吹草動,烽火臺上便可點起烽火,給後方示警。

三座城的建成,可以說對這會兒的大唐而言,作用是相當巨大的。依託此處,張仁願幾次重創了突厥騎兵的攻擊,打的突厥人再不敢南下牧馬(“突厥不敢度山畋牧,朔方無復寇掠。”)。

這裏邊兒尤其值得說一句的是張仁願撿起來的這幾座城的形態,唐代築城,尤其是這種要塞,那是有一定之規的;除開城池的大門外,還會有一個壅門,上設守城裝備,什麼滾木雷石,灰瓶炮子啥的;說白了,就是在城池主門之前再圈出去一圈兒。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給城門套一件兒防彈背心;敵人來攻,別上來就撞城門,你先啃壅門吧,啃下壅門,你的動能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換句話說,你也就沒勁兒再衝主門得瑟了;這時候,守城一方開門反擊,基本上手掐把攥。這幾乎是唐代城池建設和守城戰術的標配。可是張仁願建的這三座城,壓根兒就沒修壅門,而且在主城門上也沒配置守城裝備。

開始的時候部將們很不理解,這要是突厥騎兵直接攻城,咱連個趁手的家務什兒都沒有,可太沒有安全感了!

張仁願說,都特麼閉嘴,你們都忘了部隊的屬性是啥了?!進攻、進攻、進攻!知道嗎?!敵人來了,我們就該出城迎戰,正面剛!豈能縮在城裏;你們的想法很三慫啊。

這兩百顆腦袋確實有震懾力;張仁願現在幹房地產,碧桂園都不是對手

爲此,張仁願還特意下了道命令,部隊出城迎戰時,誰敢回頭往城裏看,一律斬首(“仁願建三城,不置壅門及備守之具。或問之,仁願曰:‘兵貴進取,不利退守。寇至此,當併力出戰,回首望城者,猶應斬之,安用守備,生其退恧之心也!’”)。

有這種狠人守在北疆,大唐北線戰場在喫了多年的敗仗之後,終於挽回敗局,漸趨穩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