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學記(32)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學記(33)

【彌勒。云何名爲四種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

前面這四種辯才是佛所讚歎的,“一切諸佛之所讚歎”,我們要注意這句經文,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一切諸佛是講的十方三世。從這一句就知道,這段的教誨我們不能不尊重,不能不認真學習,因爲三世諸佛都是這樣教導弟子們的。這一段要說佛所禁止的四種辯才,也是辯才無礙。《楞嚴經》上說,現前這個社會,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些說法的人如果沒有辯才,怎麼能夠蠱惑一切大衆?何況現前大衆裏面,有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甚至於很多拿到博士、碩士學位的,都跟着他們走。他要沒有辯才,他怎麼能做得到?所以他也有辯才。可是我們細心一觀察,他到底是佛菩薩,還是非佛菩薩?這段教導我們這個方法。我們依這個方法、依這個原則,就能夠揀別、能夠鑑定他是真的佛法是假的佛法?我們看這四句,跟前面恰恰相反。

【所謂非利益相應。不與利益相應。】

這是第一。

他辯才是無礙,說的是天花亂墜,但是他所講的決定不是與真正的利益相應。『非利益相應』,他是非利益相應,不是跟利益相應;換句話說,他教你眼前得利益,教給你,因爲你很喜歡升官、發財,他教給你這些,教你求這些。來生的利益他不負責,他沒有了。教給你這些升官、發財的修行的方法,靈不靈?你要細心去試驗。他發財的修法,一個人修,這個人發財;兩個人修,兩個人發財;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發財;全世界的人修,全世界的人發財,我也會跟他去,那是真的。如果一百個人修,只有一個人發財,九十九個人沒有發財,我不相信,那是假的。那一個人發財是他命裏該發財的,與他修的不相干,如果修的真有關係的話,應該是一個人修一個人發財、十個人修十個人發財。所以,頭腦稍微冷靜觀察一下就不會上當,天下哪有這種便宜事情。

佛法裏面真的是無比之殊勝,佛門當中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不是假的。佛門裏面能不能求發財?能。是不是求佛菩薩,佛菩薩就幫助我發財?這搖搖頭,不能!佛做不到。佛門當中求發財是怎麼個求法?佛有發財的理論、有發財的方法,他把這些道理、方法教給你,你認真去做,你纔會得到果報。佛知道教你怎麼樣修因,然後怎麼樣得果報,所以佛法不騙人。而佛法所求的決定是命裏頭沒有的,命裏有的,你要是修得、求得,那個不算,命裏沒有的。許多同修念過《了凡四訓》,了凡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教他那些,他以後得到的是他命裏所沒有的。他命裏沒有兒子,以後得一個兒子,求來的。命裏壽命只有五十幾歲,他活到七十多歲,這命裏沒有的。命裏沒有的得到,那是真正的你求得的,他懂方法、懂理論,不是盲目在佛菩薩面前磕頭許願,供點什麼供品,賄賂賄賂,巴結巴結,佛菩薩就保佑他了,哪有這個道理!這不但你求不到,還加罪,你簡直瞧不起佛菩薩,侮辱他,把他當做貪官污吏看待,你說你的罪過大不大!現在幹這種事情多少?迷惑顛倒,搞錯了,不但求不得福,禍害就要臨頭了。懂得什麼叫利益,就曉得這個所說的沒有利益,與利益不相干,不是真實的利益;即使有利益,是很短暫的,不是真實的。不與利益相應,他跟真實的利益不相應。

第二:

【非法相應。不與法相應。】

他所說的,即使是講經,經典是佛經沒錯,他所講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經典的意思,他把意思講錯了,講歪扭了。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他是錯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他認爲他講的是對的,實際上他說的是錯誤的。聽經、研教世尊唯恐後人沒有依據,不能辨別邪正,特地留下“四依法”,教導後人,第一,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經典纔是正確的依據。這個講經人所說的,如果與經典所講的不相應,我們可以不接受,爲什麼?他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他能夠說得與經義相應,經的理論相應,經典的方法相應,我們可以接受,這個沒有錯,這依法不依人。人,即使是菩薩來講的,與經典不相應,我們也不能聽,菩薩智慧沒有圓。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註解裏面告訴我們,等覺菩薩來講經,不與經典相應,我們都不能接受,何況其餘!這個教誨重要。第二個,教我們“依義不依語”,言語沒有關係,意思要相應。言語多說幾句少說幾句,說深說淺、說長說短,無關緊要,意思決定是教義,決定不違背。第三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重要。什麼叫了義?了義就是利益,就是這裏講的涅槃,這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不了義是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不能證果,這就是不了義。我們好不容易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要學個不了義,太可惜了。第四句更重要,“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理智,識是感情,學佛法不能依感情,不能依情緒,要依理性,這就對了,依理智不能依感情。前面講的三種毛病都是感情,都不是理智,如果有理性的人決定沒有這個毛病。所以他是與法不相應,這不是正法。

第三,他跟:

【煩惱相應。不與煩惱滅盡相應。】

你跟他學習,你的煩惱,就是貪瞋癡慢會增長,不會減少。他鼓勵你發財,鼓勵你升官,不就是貪瞋癡嗎?你仔細看看,他教你是增長貪瞋癡,滅你的戒定慧,不讓你有智慧,讓你天天愚癡,明年比今年還要愚癡,他給你搞這個。所以你跟他去學,實在講學得很辛苦,爲什麼?你所表現的,你沒有快樂的生活,你的壓力非常之重,你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輕安,得不到快樂,這就是你與煩惱相應。不學佛之前,煩惱還少,壓力還少,學了佛之後,壓力煩惱更多,這就錯了,這就曉得這不是正法。

第四;

【不與涅槃功德相應。】

與了生死證涅槃,或者在淨宗裏面講,與往生不退成佛,與這個相反。這些都是佛所禁止的,這句話說得很重。

這四種辯才,不與佛講的利益相應、不與法相應、不與滅煩惱相應、不與了生死相應,就是經上常講的“世智辯聰”。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我們要能夠辨別,要清楚。

【彌勒。是爲一切諸佛之所遮止四種辯才。】

這一句是總結,上面所講的這四種,是『一切諸佛之所遮止』的,遮止就是禁止。佛絕不許弟子爲人演說,我們要牢牢的記住。

——文據淨空法師相關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