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東吳電子謝恆團隊"↑免費訂閱本刊

會議信息

時間:2018.08.26 19:30

嘉賓:副總朱總;財務總監高總

主持人:東吳證券 謝恆

中報解讀

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9.76億元,同比增長47.30%。歸母淨利潤8.40億元,同比10.26%;扣非歸母淨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52.55%。

按照營收拆分來看,一塊是以手機爲主的消費類業務,營收103億元,同比增長59.4%,主要來自於HDS和LCD貢獻,佔比70%;另一塊是專業顯示領域,營收36.5個億,同比增長21%,主要是車載、工業和高端醫療,車載佔專顯營收近50%,其營收同比增長40%,工業類保持25%的增速。

這一切的取得來自於公司深耕中小尺寸領域以及與品牌客戶保持量好的合作關係。從消費品的客戶來看,最早是夏新、康佳、波導、南方科技等手機廠商,再到中華酷聯,最後到現在的華爲、小米、oppo、vivo,都保持着深度的合作。車載方面,最早和寶馬合作進入車載市場,歷經20幾年發展,到如今可以做日韓歐美車系,以及國內的十大品牌車系,都有深度合作,汽車儀表盤的市場覆蓋率20%,車載整體出貨量方面從去年的前6排到了今年一季度的第3位。工業顯示方面做到了全球第二,高端醫療航海娛樂全球市場第一。

問答環節

Q:AMOLED投產進度情況,武漢廈門產線進展?

A:目前已經比較好地掌握了驅動背板技術。2013年底籌劃上海5.5代封裝產線,2015年進入量產,2016年開始給品牌手機客戶供貨,一年出貨百萬片,2017年也持續在供貨。目前在推動武漢6代AMOLED線建設,是國內最先點亮的,今年8月正式進入量產,目前在持續爬坡中。

Q:下半年中小尺寸供需情況?

A:這兩年需求端增速降低,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隨着產線轉移,部分品牌客戶的需求還在下滑,但隨着3、4月份手機新品發佈,下滑趨勢已經改變過來了。全年來看,應該是小幅度的成長。供應端來看,AMOLED 和LTPS-LCD佔比應該各佔 30%左右,非晶硅產線做的中低端智能手機佔30%以上;單看AMOLED,柔性顯示這塊供應偏緊,目前只有三星可以大批量供應,結合客戶選擇,柔性AMOLED供給偏緊,硬性AMOLED在持續放量。HDS方面,在高端應用層面和AMOLED有着很好的競爭。全球手機領域整體產能供應折算成6代線在320~340K之間,需求產能在250-260K 。從2017年到今年2季度,在能做HDS的廠家中,只有天馬是滿產的,其他廠家開工在40%~80%之間。非晶硅逐漸在由中低端手機往專顯方向轉移,全球非晶硅整體產能供應折算成5代線,每個月3000-3500k,需求2500-3000K。雖然2017年初低世代非晶硅產線盈利比較好,但是整體來看該趨勢不可持續,因爲高世代非晶硅產能在向下轉移。天馬在全球低世代非晶硅供應方面佔比較小,目前在積極地由中小尺寸往專顯轉型,目前60%地產能轉入了專顯領域。

Q:AMOLED是否會優先使用相關國產芯片和組件?

A:LCD目前已實現70%的國產化率,尤其是上游這塊,而AMOLED上游國產化率剛起步;各公司目前都將掌握技術和量產方面的能力作爲當前最重要的任務,而將國產化方面排在第二位。只有在提升技術和量產方面的能力之後再考慮上游的國產化,才能實現產品競爭力。

Q:國內何時達成完整國產化產業鏈?

A:具體時間方面,各公司都有各自的計劃。

Q: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A:三方面,一是受到2月份重組影響,另外廈門天馬2017下半年轉固也有一定影響;二是天馬有機發光產能貢獻有限;三是 a-Si業務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產品降價。

Q:AMOLED客戶情況進展?

A:智能手機方面與LCD客戶羣具備共性;虛擬現實方面主要有三星、索尼、HTC和先行者等。

Q:中報D客戶應收賬款處理情況進展如何?

A:已經提起訴訟,會持續關注案件進展,預計年報時會根據發展考慮壞賬計提,按2017年底的時候已經把淨利的應收扣除抵押之後計提了50%的減值。

風險提示: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下滑,電子行業製造成本上升。

東吳證券研究所  電子行業研究團隊

謝恆(首席分析師)    TEL  13764142087

姚康                             TEL  13621654921

免責聲明

    本公衆訂閱號(微信號:東吳電子謝恆團隊)由東吳證券研究所謝恆團隊設立,系本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發佈的唯一訂閱號。

    本公衆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專業投資機構,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

    本訂閱號不是東吳證券研究所謝恆團隊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所載內容均來自於東吳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或對已發佈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如需瞭解詳細的報告內容或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東吳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完整報告。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之用,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東吳證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團隊不對任何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對所載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凡對本訂閱號所載所有內容(包括文字、音頻、視頻等)進行復制、轉載的,需註明出處,且不得對本訂閱號所載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特別聲明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新媒體形式製作的本訂閱號推送信息僅面向東吳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非東吳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本訂閱號,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