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軍波羅的海艦隊“克拉斯諾達爾”號常規潛艇與波蘭的潛艇“親戚”、同爲“基洛”級的“奧澤爾”號相撞……2016年4月底,媒體的這則報道或許你可能還還有印象。

這則消息隨後就被俄方否認,稱“‘沒有’發生任何相撞事件”,但指出4月20日潛艇導航出現“故障”且已經順利返回波羅的斯克。所謂空穴來風,3年後的今天終於可以證實當時確實發生了點事情。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克拉斯諾達爾”號在事故後1年通過英吉利海峽歸建,此時艇上的設備已是翻新過的

據俄《生意人報》報道,2016年4月25日,“克拉斯諾達爾”號常規潛艇雖沒有撞到波蘭潛艇,卻在波羅的海演習時與一艘國外民船相撞。這艘民船當時無視警告闖入了演習區域,但民船在相撞中並未有損傷,反倒是“克拉斯諾達爾”號潛艇把自己給撞傷了,潛望鏡等設備損壞。

事後,“克拉斯諾達爾”號在俄海軍2艘拖船的伴隨下返回廠家——位於聖彼得堡的海軍上將造船廠。此時距離其下水剛滿1週年,在這一年的時間內,它經歷下水、服役以及受傷返廠。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俄羅斯在生產“基洛”級潛艇上還是很“拿手”的,速度很快,在俄軍用造船工業中獨一無二。

△“克拉斯諾達爾”號在歸建過程中被英國護衛艦跟蹤,生來就有“話題性”

那麼,這一事件爲何會在時隔3年後爆出詳情呢?原因比較尷尬,事發時的潛艇指揮官因此被送上了軍事法庭,當時指揮的潛艇艇長丹尼斯·索平(Denis Sopin)和在艇上檢查工作的潛艇部隊指揮官伊戈·馬爾捷米亞諾夫(Igor Martemyanov)被認定在事故中負有責任。

根據海軍上將造船廠的評估,修復潛艇需花費3300萬盧布(約合51萬美元),軍事法院判決索平需支付其中的1200萬盧布、馬爾捷米亞諾夫支付其中的500萬盧布,剩餘費用在俄國防部堅持下從軍費支出。

△在海軍上將造船廠的“克拉斯諾達爾”號

判決後兩人均沒有提出上訴,索平艇長似乎家底殷實,判決後很爽快的把罰款交了,只是陰差陽錯漏交了訴訟費等一些零散費用,但已經補齊;馬爾捷米亞諾夫則表現的比較“拮据”,判決時他已退休且有三級殘疾,而且還在償還銀行貸款,生活靠一雙兒女幫助,他請求軍事法庭應該考慮他的“現實情況”,但並沒有被接受。或許源於此,《生意人報》的相關報道就以《爲祖國負債》爲題。

拋開這“爲祖國負債”的尷尬,我們再來看看主角“克拉斯諾達爾”號常規潛艇。只看報道的話,或許你會認爲這是一艘波羅的海艦隊的潛艇,但並非如此。該艇屬於升級版636.3型“基洛”級,是俄海軍爲加強黑海艦隊、而新一代潛艇不堪用的背景下,而重新採購的6艘“基洛級”之一(4號艇)。

△2017年5月,“克拉斯諾達爾”號與11356R攜手對恐怖分子發起打擊

相比出口的636型“基洛”級,636.3型優化了聲吶等艇載設備,裝備了“口徑”導彈等武器的俄軍自用完全狀態版,整體戰力更勝一籌。

從公開的消息來看,“克拉斯諾達爾”號的受損應該也不太嚴重,返廠維修後1年(2017年)便離開聖彼得堡/波羅的海經英吉利海峽前往位於黑海的母港。潛艇返回母港前還在地中海停留了一段時間,參加俄軍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彼時戰鬥正處於最激烈的時候。2017年5-6月,“克拉斯諾達爾”號與11356R型護衛艦聯手,至少2次向位於敘利亞的恐怖分子發射了“口徑”巡航導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