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星浩資本再陷維權風波 “中國鐵獅門”沉沙折戟

李貝貝攝

見習記者 李貝貝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未來上海報道

曾經喊出“5年200億”、“適時IPO”的星浩資本,一度成爲中國規模最大的房地產私募基金之一,但近年頻繁兌付違約、投資者維權風波,屢屢陷入尷尬境地。

維權風波

8月24日,財聯社報道,復星旗下星浩資本設立的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II期日前遭到投資者維權。一幅在網上廣泛流傳的圖片顯示,數位劣後投資者(承擔高風險獲得高收益的投資人)在現場拉起了“復星星浩,還我血汗錢”的橫幅。

得知消息之後,華夏時報記者來到復星國際總部詢問此事。一位工作人員先是很熱情地接待了記者,但一聽是打聽維權的事情,立即語氣謹慎地表示,該事件在23日午餐時間發生,“一會就散了”。至於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自己並不知情。但是他反覆向記者強調,星浩資本的目前發展情況“一切正常”,“我們還在招聘呢”。

據天眼查顯示,星浩資本旗下現有8傢俬募基金公司,管理着13只基金產品。儘管如該名工作人員所言仍在招聘網站上發佈職位信息,但華夏時報記者發現,星浩資本官方網站目前首頁空白,其官方微博則早在2015年停更。

公開資料顯示,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II期爲星浩資本發行的股權類房地產基金,發起於2012年5月,基金存續期5+1年,有限合夥人56位,合計認繳總額18.16億元人民幣,星浩資本所控股的星浩(蕪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爲該基金的普通管理人。

根據產品介紹,這款基金的起投金額是500萬,按照計劃,18.16億元人民幣將投資在上海真如星光耀廣場、蘇州姑蘇星光耀廣場、上海滬太路星光耀廣場、泉州星光耀廣場。募資方案顯示,基金取得收益後,每半年一次返還給投資者所有收益。按照約定,2015年5月—12月,星浩資本需要歸還投資者本金的80%-100%。在II基金募集時,星浩資本曾表示FOF基金劣後投資每年回報可達40%,投資1.5至2年後開始分配。

不過,在2015年星浩發佈的運作報告中,投資預期收益大幅縮水爲每年12——15%。2016年7月,由於星浩資本由於未能如期兌付投資者本金,數十位投資者來到復星國際維權。彼時,這些投資者只拿到了55%的本金,其中有5%還是星浩資本承諾的收益。不僅如此,自2013年開始,星浩資本還相繼爆發過大連東港星光域二期、南通星光耀及蘇州星光耀業主集體退房維權、台州路橋區星光耀工地農民工討薪等事件,大連項目更被指利益輸送涉及關聯交易。

目前,星浩資本方面稱正與該基金的投資者,就第三方評估報告及退出方案等事宜進行積極協商。但由於未能聯繫到投資者,雙方協商的內容暫時還無法得知。

曾經“星光璀璨”

事實上,頻繁陷入維權風波的星浩資本,曾經堪稱“星光璀璨”。

2010年,中國房地產基金快速崛起。時勢使然,星浩資本也在這年8月正式成立,彼時的投資者包括了復星集團(最大出資人)、易居中國、阿里巴巴、華誼兄弟、蘇寧集團、萬達集團、新光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郭廣昌、史玉柱、馬雲、王健林、張近東、王中軍……一位位明星企業家的名字如雷貫耳。

在這些知名企業的品牌背書和資金助力之下,星浩資本也着實有過快速成長的時期。成立僅6個月,星浩資本就已經募集了60億元人民幣,代表產品“星光耀城市綜合體”也相繼在上海、大連、哈爾濱、南通、蘇州等城市落地。官網稱,截至2013年,星浩資本已經完成了星光耀基金I、II、III三期的募集,募集基金規模總額爲100億元。

也正因爲如此,星浩資本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以、最早的掌舵人趙漢忠高調喊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到2015年,星浩至少要募集250億元資金,在全國建設20個星光耀廣場,希望“把金融和資本打通,把地產和民間資本打通”。同時,將在5年內爭取實現IPO,要成爲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基金,做“中國的鐵獅門”。

然而,隨着星光耀基金I、II兌付期限的到來,星浩資本的情況急轉直下。不僅維權風波不斷,在IPO無望之後,星浩資本也曾嘗試過掛牌新三板,最終亦未能成行。2016年初,星光耀基金II期投資資產之一的上海滬太路星光耀廣場也易主光大安石基金。

“有一些點上沒做好”

曾經光環加身的星浩資本,如今緣何風光不再?

曾經擔任星浩資本總裁的黃海濱而今已是灣流國際的創始人兼CEO。在一次採訪中,其向華夏時報記者談起過星浩資本,直言“星浩資本的模式是好的,就是在一些點上沒有做好”。

儘管其沒有深入談到哪些“點”沒有做好,但從星浩資本8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星浩資本部分項目面臨投資收益難以兌現,主要是受到房地產行業大勢下滑的影響。”嚴躍進指出。星光耀基金I、II、III期三期基金投向的10個星光耀廣場,除極個別位於一二線城市,大多數是位於彼時認爲經濟發展潛力大的三四線城市。而星光耀基金I、II期出現兌付違約的時間,恰恰也是三、四線城市陷入去庫存困境的時間。

有行業分析師曾表示,星浩資本的核心是高槓杆快週轉模式,在房地產市場處於快速發展的週期時,該模式或許可以成功。但對處於調控和轉型時期的房地產市場來說,這種高槓杆快週轉的模式將面臨預期收益率縮水、基金退出渠道不暢等風險。一旦一個項目出現問題,將會引發連鎖反應。

投資部總經理李彥方曾稱,星浩大部分項目都通過房地產形式開發,對資本募集和退出有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即所謂的“融投建管退”集於一體,將房地產私募基金整條產業鏈貫穿。但知名地產人、優淘城總愛薛建雄分析認爲,星浩資本在基金融、投、管、退流程同由一個團隊完成,極容易造成利益輸送並損害LP利益。

一位地產評論人曾經表示,“由於市場波動、戰略失誤和管理瑕疵,星浩資本成爲了中國地產基金之敗的’完美’案例”。“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信息披露不合規、投資失財導致的回報失諾、因爲涉房對接資本市場失敗、與投資人矛盾激化公開爭吵,等等,房地產基金所有可能犯的“錯誤”,星浩一家幾乎佔全,極具標本意義” 。

不可忽視的還有頻繁的人事變動。2014年12月,時任星浩資本總裁的趙漢忠升爲復星地產聯席總裁兼星浩資本董事長,但被外界認爲是架空和削權;2015年8月,第二任掌門人黃海濱在履新8個月之後宣佈離開星浩資本,選擇創業;其後上任的王國光則在履職不足3個月後就辭去了星浩資本總裁的職務,成爲星浩資本兩年內第三位離任的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星浩資本,復星系旗下旗下基金平臺也出現過問題。例如,2016年4月,因項目實際運作情況難以滿足基金退出需求,星頤資本就陷入安徽蕪湖的一起集體退房風波之中。

責任編輯:張蓓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