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名有套路:近现代艺术家成名经典案例!

古代画家成名,更多的是依靠官场,在官场谋取一个什么官位,或者投靠一个大官,就可能获得机遇,成名的途径还比较单一,扬州八怪之后呢,艺术家成名就增加了一条,就是资本运作,资本也可以让画家成大名,拥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政治因素

古代书画家扩大自己影响力最多的途径就是靠谋取官位,或者进入画院这样的专业机构,比如宋朝的画院,是皇上设立的,进了画院,就可以浮出那个时代的水面,同时,待遇、社会地位、声誉跟着就来了。这是一种模式,这个模式现在也还很实用。

钱松嵒 《长城万里无限风光》45×68cm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设立三大画院,北京画院、上海画院和江苏省国画院,起因是周恩来总理发现一批优秀画家散落在民间,就提出设立画院,把优秀的画家集中在一起。

画院设立后,就出现了分别:画的不错却依旧散落在民间的,往往知名度没法跟画院的比肩画家知名度相比。现在大家都知道钱松嵒是一代山水画的大家,当年钱松嵒和秦古柳都在无锡,秦古柳比钱松嵒名气更大,画的更好,卖的也更贵,但是,当时请秦谷柳来画院,秦古柳有点清高,不愿意。今天,秦古柳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董欣宾学的就是秦古柳,画风非常纯真,笔墨技法很高。

秦古柳 《云山仙友图》132×67cm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进入画院的,现在或多或少的都获得了一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没有进入这个主流机构的就不行了。当时主流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主流机构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举办各类活动,这是扩大影响的手段之一。

所以,在傅抱石带领下,江苏画家进行两万三千里的写生,画祖国新貌,反映新生活新时代。两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成就了新金陵画派的地位和影响。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这些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走上更高的发展平台,获得同时代艺术家所没有的机遇和关注度。

资本运作

靠资本运作来推广艺术家,这个手段现在运用比较广泛,但古已有之,比如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为什么称为怪呢?因为他们作品不符合主流,那么扬州八怪是非主流,为什么能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和名气,最关键的就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古代画家成名,更多的是依靠官场,在官场谋取一个什么官位,或者投靠一个大官,就可能获得机遇,成名的途径还比较单一,扬州八怪之后呢,艺术家成名就增加了一条,就是资本运作,资本也可以让画家成大名,拥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仇英《子虚上林图》45×1247cm

明代的画家仇英,有一幅手卷叫《子虚上林图》,这个手卷是一个商人给仇英的“命题作文”,商人的母亲要过七十大寿,就出巨资请仇英为他母亲画一张画,同时让仇英暂时不要画别的画,专心画好这张画,仇英用几年时间完成了《子虚上林图》,后来这幅画成了中国美术史上很著名的作品。

媒体炒作

老画家黄养辉曾给徐悲鸿做过十九年的秘书,他说徐悲鸿在四十年代,经常看报纸,他还要别人收集各家信息,如果这个星期报纸上没有出现他徐悲鸿的名字,他会一个星期都郁郁寡欢,哪怕是骂他几句也行,他就是要保持出镜率,保持关注度。

徐悲鸿

吴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徐悲鸿从法国回国后,画得比较写实,比较像,一般官僚就能看得懂,觉得画得像。他会搞人际关系,跟官员搞得比较好,中国慢慢知道有徐悲鸿,画马,在中国就很厉害。说明徐悲鸿也走官僚的路子。

当年徐悲鸿就是舆论的中心和焦点人物。他和刘海粟之间的是是非非,和他的学生孙多慈的婚外情,还有他和蒋碧薇和廖静文之间的纠葛,这些是是非非现在看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毕竟这使得他成为那个时代的话题人物。说的都是画外的事,而人们津津乐道的也就是这些画外事。正是这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徐悲鸿备受关注。

徐悲鸿《落花人独立》107×40cm

徐悲鸿的影响力还跟他一直办学有关,参与办学是艺术家产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颜文樑有苏州美专;林凤眠有西湖艺专即后来的中国美院;刘海粟有上海美专。林凤眠在办学上的成功,使他一生当中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就是传播他影响力的最好推手。

书画家经典成名案例

傅抱石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100×115cm

作为一代宗师傅抱石的成功,跟两件大事件有关。一是在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再就是1960年由他率领江苏画家,进行了两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这是把中国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一个里程碑的活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今天看,在美术史上也留下辉煌的一笔。这两件大事,让傅抱石成为中国美术界一线明星。

林风眠

林风眠 《伎乐》 67cm×67cm

中国绘画强调骨法用笔,林风眠的画里几乎是没有,像林风眠这样的创新画家,很容易被历史所忽略,那他怎么就成了中国画大家呢?林风眠的影响力,资金运作功不可没。解放后,因为政治因素,林风眠成了一个边缘人物,但是,在一些海外华人圈里,他解放前的那种影响力并没有消退掉,这就给画商的运作留有空间,画商对林风眠的系统推广,加上林风眠在办学上的成功,使他一生当中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就是传播他影响力的最好推手,奠定了林风眠和徐悲鸿、刘海粟三足鼎力的地位。

刘海粟

刘海粟《光明朝晖》99×149cm

刘海粟是一个懂得炒作自己的人,他少年时代就说自己跟马蒂斯、塞尚有交往,马蒂斯、塞尚都认为刘海粟是艺术大师。还有他说周恩来找他谈话,谈到夜里三点钟。当年德国的一个文化机构,委托刘海粟编写中国历代绘画作品选,一套十本,结果,刘海粟选编的是:九本都是古人的,第十本就是刘海粟自己的画集。刘海粟把自己和历代的大名家放在一个体系里。大众不知道内幕的话,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刘海粟和历代的大名家是一个水平的。成就刘海粟的就有一个关键人物傅雷先生,他为刘海粟写了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极大地占领了舆论阵地,把读者全部洗脑,傅雷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艺术推广人,当然他自己也赢得了声誉。写文章,先确立一个概念,不断强化一个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广而告之。比如,刘海粟就是艺术大师。

张大千

张大千(1899.05.10~1983.04.02)

画坛有“东张西毕”之说,就是:西有毕加索,东有张大千。这件事起因于张大千1956年对毕加索的一次拜访,在张大千的传记里这么记载:张大千在加利福尼亚别墅与毕加索会晤,毕加索对张大千说:“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于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

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这件事太有影响力了,对提升张大千的地位,作用可想而知。和毕加索会晤之后,张大千的身份就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人物。但是,他自己知道,他的画,市场并不是在西方主流社会,主要是在东南亚的华人圈子,在国外,华人数量一直比较庞大。

张大千《嘉藕图》184×90cm

张大千解放之后,一直在海外,在巴西住了一段时间,美国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台湾,张大千到哪里,新闻就到哪里,一直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其他的艺术家根本不具备他这种国际的影响力。

张大千由于比较早地进行了资本运作,并且有一些机构和团体包括出版人等参与运作,势必为他建立了一个数量可观的收藏家队伍,这些收藏家会通过多种方式抬高他的声望,抬高张大千也就等于帮助了收藏家们自己,因为自己手上有张大千的作品。

范曾

当年荣宝斋与范曾之间是一种捆绑式的关系。八十年代初,荣宝斋首先觉察到中国艺术市场即将红火,就在全国各地收画。那个时候,荣宝斋选择了范曾,将范曾早期的作品包下来。后来,荣宝斋每年搞一个范曾作品年度展,2009年的范曾画展,开幕的当天,参展作品就全部卖光,4800万。

范曾的成功更多的来自他的个性,他的性格里一直就有这种自我推广的能力。24岁那年,范曾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他当时就去拜会了两个人:郭沫若和沈从文。

范曾带着他的毕业作品《文姬归汉》去见郭沫若。后来范曾说:因为我创作此画的最初冲动,乃是由于看了人艺上演的郭沫若的《蔡文姬》。我完全没有想到郭老看到此画后竟激动得夜不成寐,半夜起来题了一首五言古风:“汉家失弘驭,四海繁兵马。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范曾也采取手榴弹或炸药包的方式,平时会有一些小的手榴弹式的信息出来,说他去和名模约会啊,搞展览啊,出版画集啦,关键的时候会来一些猛料。

范曾《林泉高致》142×346cm

范曾一生中,做了几件大事。1983年,在冈山建立“范曾美术馆”,中国当代活着的画家建美术馆,范曾是第一个。

对此争议很大,中国比他好的画家比他资格老的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选他呢?但日本的财团就是选他了,指名道姓地选择他。建“范曾美术馆”的建议书是日本冈山日中友协会长赤木五郎、柽园记念财团理事长松田基写的,而且是直接寄给范曾,范曾当时比较小心,当即写信给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询问美术馆建立的目的,宋大使亲笔回信,表示:详细情况有待了解,倘属友好行动,则应予支持。另外范曾很会做人,1987年,49岁的范曾赴日本东京大孤、冈山举办画展,画展大获成功,筹得几百万,为南开大学捐建了一座东方艺术大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