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一生奋力剔俗正雅、教化愚昧,被世人誉为一代启蒙宗师,留给后人的名言不计其数,位极西方清流领袖之尊。其中以一句“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此言到底出自谁人之口,有待勘正),被广为传颂,赞其是言论自由,穷奢民主的依据,真可谓落地有声,声延四海,乃人人生而平等的楷模。

但,就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君子,却也有马失前蹄,戏言诳语的闪失。他对十八世纪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在那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就显得非常的不厚道。

很多评论家认为,伏尔泰的这句戏言非常到位,综合性地诠释了当时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番属林立、野蛮愚昧的德语区,嘲弄阿尔匹斯山以北不文明,缺教化的社会现象,讥讽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缺少文治武功,使庞然帝国浑浑噩噩,几乎乏善可陈的状态。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伏尔泰借此戏言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其中更有媚俗的影子,闪烁可见。

哈布斯堡王朝自继承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以来,大多数皇帝几乎都奉行怀柔政策,对多瑙河流域两岸的各民族施以文明教化,疆土扩张更是以闻名世界的政治联姻获取,极少杀戮强占,更无欺行霸市的劣迹。帝王中勤奋自勉者数不胜数,他们大多学识渊博,精通多种语言,逐渐凝聚涣散的人心。阿尔匹斯山以北文艺复兴的兴起,便是当时一代威名远播的马克西米利安大帝所开创。他不但会多种语言,凡文告绝不使用单一德语签署,同时还建立了流传至今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初级模式,成为今天维也纳文化的活化石,照亮世界。同时,维也纳几百年成为除意大利之外的艺术之都,全欧洲的艺术家们纷纷来到这里,寻求施展艺术才能的机会,哈布斯堡王朝众多皇帝给予这些艺术家们生活保证,作为他们的赞助人和保护人,司空见惯。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所有珍贵馆藏全部系正当手段得来。

《圣母戴冠》

文艺复兴时期几乎影响阿尔比斯山以北所有画坛名将的德国绘画大师——丢勒名画

伏尔泰言过其实的谬误到底在何处,我愿随意例举一二史料予以点评,作为商榷的手段。虽然他本人不在,但也提请其粉丝追随者们静心思考,以史为鉴,评估其中的优劣。

就上面这幅绘画而言,它出自十五世纪前后德语区绘画大师丢勒之手,画中有两位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名人。面对绘画,在圣母玛利亚左面身着金色皇袍的是十六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名扬四海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他正在接受耶稣的戴冠。右面的便是哈布斯堡王朝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的引导者马克西米利安大帝,他正在接受圣母玛利亚的戴冠。这幅绘画在当时——甚至到今天,代表了正宗的君权神受最为神圣的含义,更是神圣罗马帝国“既特神圣,又真罗马,更大帝国”的具体说明。

哈布斯堡王朝乃迄今为止全世界家族产业之最,无论资产广博还是历史悠久,都堪称世界顶级。他们从无到有,全凭自家能力,其行为和家族扩张之模式堪比文艺复兴弗洛伦萨的美蒂奇家族,绝无下流不堪的举止行为,更不靠武力强权来欺男霸女。正是因为行为检点,虽身处荒蛮乱世之邦,却依靠宗教的力量和怀柔宽慰的政策,逐渐在阿尔比斯山以北站稳脚跟,得到大多数小邦番国的认可,稳步建立起号令欧洲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此时,英法还在出卖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讨价还价中纠缠不休,无法脱身。

哈布斯堡王朝虽然被伏尔泰这位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嘲讽,但纵观近几百年其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绝无此类不齿的法式劣迹。

▲阿尔比斯山以北文艺复兴的帝王

马克西米利安大帝(丢勒名画)

▲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哈布斯堡帝王

卡尔五世(提香名画)

欧洲历史绵延数千年,人们多以大航海作为了解近代欧洲的标尺。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法国的不地道几乎与奥斯曼土耳其的野蛮并驾齐驱。哈布斯堡王朝的马克西米利安大帝在临终前给子孙后代的英明遗言一语中的,他说:你们给我记住,哈布斯堡最危险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奥斯曼土耳其,另一个就是法国!翻开法国百年历史,几乎没有一次不是趁人之危,或者背信弃义的荒谬与偷盗行为,这个国家唯一的一次正确选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吃尽了德国的苦头后,才在敦克尔克大撤退时幡然醒悟,从而才下决心痛改前非。如此,法国几乎无权评价哈布斯堡王朝,伏尔泰何来哈布斯堡王朝不神圣,不罗马,不帝国之说。

伏尔泰的这番言论正值哈布斯堡王朝皇位更新换届。卡尔六世膝下无子,将皇位传给女儿玛丽亚特雷西亚。普鲁士趁皇位更替初期,又因不屑女子登基,于是对哈布斯堡二十三岁的小姑娘下狠手,不宣而战,妄图借机夺取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这里有两点用来反驳伏尔泰的讥讽言论,因为他非常喜欢这位不宣而战的英雄,对其趋炎附势,献媚有加。

首先,既然不认为女人可以登基为皇,贪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腓特烈二世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带点儿绅士风度地向哈布斯堡王朝宣战——这也是欧洲王室贵族保持已久的斯巴达骑士风度的传承。就算对这类小偷小摸行为不去计较,那么菲特烈二世的目标为什么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而是厚着脸皮去抢夺哈布斯堡家族最富庶的私产西里西亚。菲特烈二世,您在一位弱女子面前耀武扬威,也算是个男的(笑)!

其次,伏尔泰,一代启蒙领袖(要是较真儿的话,这启蒙运动的发祥地并非法国,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副产品),怎么此刻不主持公道,却把哈布斯堡王朝几百年的盛世说得不伦不类,言辞中多带嘲讽女性参政的味道。难道男女平等不是您老人家极力倡导的启蒙运动的内容,如果没有这项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您的启蒙岂不是打了左灯却向右拐,您老人家干邑喝多了,释放这种不着四六的名言。

即便如此,哈布斯堡的帝王们依然保持了传统的绅士风度,不计较这位来自文明世界的启蒙领袖的讥讽。他们沿着多瑙河流域四处宣讲启蒙思想,研读启蒙运动大师的著作。在他们的书桌上摆放着的是孟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没有伏尔泰的著作)。这种逐渐在欧洲各王室中流行起来的良性社会改良行为最终还是被寻求自由平等的法国大革命,被亲自输出民主与法治的拿破仑摧毁了。七次反法联盟在死伤无数无辜的性命之后,终于摆平了法国,使欧洲重新恢复了秩序(已经有些因法国的骚乱而变味儿了的秩序),欧洲再一次太平了。这一太平,为欧洲的工业革命的继续,为欧洲在新的艺术领域里的发展重新打下了良好坚实的稳定基础。

▲十八世纪甚至今天都是最优秀的女人

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

▲哈布斯堡胸怀大志的年轻一代君王

约瑟夫二世,列奥勃特二世

伏尔泰讥讽哈布斯堡王朝的另外一个亮点应该多少来自对腓特烈二世的恭敬与赞誉。

坊间早有口传,伏尔泰对腓特烈二世的人品钦佩,认为他是世间男子汉大丈夫中颇具抱负的名流,加之菲特烈二世虽不通琴棋书画,但乐理扎实、长笛悠扬,就连名骚一时的巴赫都对菲特烈二世趋炎附势,低声下气地在无忧宫内奉承——巴赫对所有当官的都这个德行。他伏尔泰也就理应放下身段,歌功颂德。

再有,腓特烈二世对女性的不恭不敬,伏尔泰却视而不见。此一“谜”成就了百年话题,惹得世人偷笑。笔者虽不敢乱加评论,但这些蛛丝马迹绝非空穴来风。这似乎在虚幻中验证了伏尔泰的个人行为取向,或许与菲特烈二世有惺惺相惜的互动影子。如此,大刀阔斧地诋毁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特别是在玛丽亚特雷西亚接替皇位之时,也就不难勘定其讨好行为的因由了。

我们公平些来再现这段难以抹去的邂逅史实,伏尔泰献媚腓特烈二世,说白了是想在法国之外拓展自己的影响力;而腓特烈二世这位阿尔俾山以北的蛮族领袖,也未曾想到这位骨子里桀骜不驯的大师居然肯对自己低声献媚,他受宠若惊。于是,俩人一拍即合,在柏林见面了。没成想,二位都错会了对方之意,在美丽的无忧宫的宴会桌上拿出自家的真实身段PK。结果,没有几个回合便不欢而散,这真是“尴尬人偏逢尴尬事”。

不过,启蒙运动能在法国爆发,并蔓延开来,也说明法国的君王们多昏庸无能,社会混乱,民众更是愚昧,有阿尔比斯山以北,被伏尔泰讥讽的日耳曼蛮族的影子。这一点,从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在共和之后的再次称帝得到有力地证明。

想借伏尔泰的这段似是而非的名言来终结我个人对他老人家的点评。这句名言就是: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果伏尔泰先生九泉有知,还望多多包涵,因为世间无完人,背后任评说,而我也仅仅出于我个人观察欧洲历史的视角,才有此评论。大师,得罪了。

不过一不留神,您老人家的戏言讥讽给后人留下评说您不厚道的把柄,光环暗淡了许多,也可惜了。

献给启蒙运动的至尊领袖伏尔泰先生

脸削眉陷下巴长,

空堆庸智性顽张。

手扶座柄三分力,

身倾曲意五色盲。

左顾豪言斥愚昧,

右盼王侯纳柔肠。

过膝袍展遮羞处,

轻佻一寸露阴阳。

作者:里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