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魏朝林周星文圖)麪條、饅頭對於河南人,真是頓頓不能少。最近,網上流傳着各種視頻,被水浸泡過的饅頭用手抓不散,有人便認爲,此類饅頭裏加了食用膠。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劉長虹教授受訪時分析,饅頭加膠的可能性不大,加膠對饅頭的口感、白度和品相都無益處。而麪粉中,含有面筋、蛋白質等,它們在相互作用下是有黏度的。

饅頭泡水後成“海綿”,喫着安全嗎

“饅頭裏加膠,泡水後反覆揉捏,不碎不爛。”“饅頭像海綿,泡水後捏都捏不開。”……近日,網上瘋轉一則關於“饅頭加膠”的傳言視頻。

市民張冉琪剛看到這個視頻很震驚,“饅頭是我們每天都喫的主食,以後還怎麼喫啊?可仔細一想覺得不對勁啊,饅頭加膠不是增加成本嗎?老年人常說,麪食是否筋道,取決於和麪時候的力度和時間。”張冉琪對此事持懷疑態度。

饅頭加膠成本增加,且對品相、口感、色澤無益

類似饅頭加膠這一傳言早已在多地流傳,不少專業機構也都通過實驗做了澄清:不管是用麪粉,還是用麪條、饅頭,按照視頻裏的做法,均可得到所謂的膠狀物質,而且越是高筋麪粉,洗出的膠狀物質越多。

那麼饅頭經水洗後出來的膠狀物質是什麼呢?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劉長虹教授受訪時說,“這類所謂膠狀物質,是麪粉裏各種蛋白質作用的結果,也是水泡不散的原因之一。”他表示,饅頭加膠的可能性不大,因爲加膠對饅頭的品相、口感、白度等都沒有幫助,所以沒有加膠的必要。

“從生產技術上講,饅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爲增白、疏鬆、防腐,這麼做是爲降低生產成本。而市場上膠的價格比麪粉還高,所以添加膠沒有任何必要性,也不盈利。”劉長虹補充道。

賣了幾十年饅頭的劉師傅說:“饅頭加了這些東西,人會喫不出來?味道會好?”劉師傅表示,饅頭本身微利,加的東西越多,成本越高,也不能增加饅頭新鮮度,“我們做饅頭只加發酵粉、面和水。爲了讓饅頭口感好、更筋道,對面的選擇會有篩選,一般會選擇中筋麪粉,講究點的會用價格更高的高筋麪粉。”

饅頭水泡不爛,是麪粉中蛋白作用

有食品專家表示,麪粉中主要有四種蛋白,其中麥膠蛋白、麥谷蛋白不溶於水,構成了麪筋。麪筋的質量主要指麪筋的彈性、韌性和延伸性,麪筋之所以具有黏性、彈性和一定的流動性,這是由於組成麪筋的兩種主要蛋白質——麥膠蛋白(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及殘基蛋白按組成、分子形狀、大小和存在狀態有所不同而形成的。

這兩種蛋白質以不同的比例和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麪筋既具有黏彈特性,又具有延伸性和穩定性的特有性質。

據悉,小麥粉的蛋白質含有特殊的巰基(HS-),具有親水的特性,在水和揉搓的作用下結合

成網狀,形成不溶於水的“麪筋”,主要成分爲麥谷蛋白和麥醇溶蛋白,是優質的蛋白質。因此,麪條和饅頭浸泡一段時間,在不斷手捏之後,麪筋質(不溶性蛋白質)在水中無法溶解,感官看起來形似纖維物質,屬於正常現象。(編輯 吉小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