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城牆的發掘工作,爲研究成都古城牆不同時期的變遷過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進一步補充了資料,對研究成都城市與社會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這是考古人員首次在成都市西北角發現古城牆,並證實爲唐宋時期成都羅城城牆,這些城牆有望在未來得以保護,展示成都深厚歷史底蘊。

[海峽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20日訊(記者 李慧穎 攝影報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20日對外公佈,2018年10月至今,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這是考古人員首次在成都市西北角發現古城牆,並證實爲唐宋時期成都羅城城牆,這些城牆有望在未來得以保護,展示成都深厚歷史底蘊。

成都發現唐代城牆怎麼回事?最新考古成果有哪些?

古城牆遺址全貌

“此次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發現了一段古城牆的夯土和包磚砌石部分,爲東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側城牆保存較好。可分爲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通錦橋路城牆遺址現場負責人江滔在現場介紹到。

成都發現唐代城牆怎麼回事?最新考古成果有哪些?

古城牆遺址現場

據悉,該城牆最早築於晚唐時期,殘存長度約170米,寬8.9-12米。整個牆體內爲夯土,外砌包磚,夯土殘高約1.6米。“包磚的砌法是先挖基槽,在槽內築一層夯土,再在夯土上鋪一層泥夾卵石,其上再砌包磚。”

成都發現唐代城牆怎麼回事?最新考古成果有哪些?

兩側爲古城牆,中間爲散水

江滔介紹,晚唐時期城牆兩側均爲磚牆,殘高約1.5米,用磚規格不一,有漢六朝時期花紋磚和唐代素面磚。外牆一側有散水。

成都發現唐代城牆怎麼回事?最新考古成果有哪些?

散水

所謂散水,是南方地區修築城牆時特有的工序,用於防治雨水沖刷對牆體的破壞。現場散水寬約1米,鋪法規整,分斜鋪、平鋪兩種構建方式,散水外側以丁磚固定。

“唐代城牆外面這層就是明代城牆,因爲兩江圍繞,只有建立城中城。”在江滔的指引下可以看見,明代城牆僅見夯土牆體,疊壓於唐代城牆兩側,沒有看見包磚。清代城牆在唐宋時期城牆垮塌堆積基礎上修建,僅存北側基礎,牆體及磚牆均已不存。修建方式基本與唐代城牆相似。平整地面後開挖基槽,基槽分夯築三合土,厚度約33釐米,三合土上再壘砌紅砂石條,順鋪或錯縫平鋪,石縫間以石灰漿勾縫。

此次城牆的發掘工作,爲研究成都古城牆不同時期的變遷過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進一步補充了資料,對研究成都城市與社會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