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

去年開始,通錦橋附近的飲馬河邊,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發掘出一段成都的古城牆。唐代城牆的包磚,與清代城牆的壓腳石,隔着一條散水面。站在散水面前,左邊觸着唐代城牆包磚,右邊抵着清代的壓腳石,腳下則跨越900多年。據介紹,該段城牆將進行原址保護。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

↑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

在新華大道北校場西路口,轉頭向北,映入視野是遠處的灰色——成都北校場的古城牆遺址。不停留,跟着新華大道上的汽車、電馬兒往前走200多米,在一處不起眼的小巷子右轉,便是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的工地,在裏面,考古人員不久前發掘出一段成都的古城牆。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

↑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

考古現場工作人員江滔介紹,去年10月開始,考古隊在發掘中發現了這段古城牆的夯土和包磚砌石部分,城牆爲東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側城牆保存較好。江滔指着發掘出的夯土層上的道道介紹,這些便是較爲明顯的層層夯實的痕跡;夯土層向兩邊數米,各有一道豎直向上的“磚牆”,“這是唐代城牆的包磚。”江滔表示,“與北方城牆不同,南方因爲多雨,加上土質不好,所以一般在城牆中間層層夯實的土外,會做一道包磚對牆體進行保護。”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

↑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

依據包磚上的花紋能大致判斷,是漢、六朝時期的磚,“事實上這與文獻裏記載的也符合。”他告訴記者,文獻中記載,唐末因南詔屢從南邊攻打成都,致使成都的城牆損毀嚴重,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駢修成都羅城,“三個月修成,其中用了不少來自墓葬的磚。”城牆包磚下,是磚鋪的”地面“,“這被稱爲散水,是爲防止城牆上流水衝擊地基設置的。”

江滔介紹,之後成都的城牆都是在唐代的基礎上建設的,“明代城牆現場僅見夯土牆體,疊壓於唐代城牆兩側。”由散水地面往外,便是清代城牆的壓腳石,“三條紅砂石條壘起,起穩固作用。”江滔介紹,清代城牆系福康安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奏請重修的。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

↑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

此次發掘出的城牆殘存長度約170米,寬8.9-12米,因而站在夯土層上往城牆的走向遠望,恍惚間有置身西安古城牆的感覺。不過江滔表示,依據記載,成都的城牆高約8米,最上方的平面寬僅3米。站在散水面前,可以想象,左手邊是唐代城牆包磚,右手抵着清代城牆壓腳石,腳下則跨越了900年。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

↑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

據介紹,未來這段城牆遺址將進行原址保護。“這裏是唐宋以來成都羅城的西北角,城牆在這裏依飲馬河走向內收,由南北向轉爲東西向。”江滔認爲,這次發掘爲研究成都古城牆不同時期的變遷過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進一步補充了資料,也是研究成都城市與社會面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攝影王勤

編輯 楊渝彤

左手唐代右手清代 腳下跨越900年,成都新發現一段古城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