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我們的身邊許多人都經歷過高血壓和低血壓的經歷。有時這種起伏是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血壓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常被稱爲血壓波動。所謂血壓波動是指血壓在一定時期內的變化程度比較大。

那麼,血壓波動大是什麼情況?

衆所周知,血壓反映了心臟對整個血管的血液供應狀態。如果血壓波動頻繁,波動較大,這是心臟的輸送功能下降的標誌。心臟各部分功能的下降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正確處理血壓波動尤爲重要。

調查表明,年齡是影響血壓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血壓的穩定性更容易發生變化。但近年來,很多年輕人也有血壓波動的情況。所以可以說,幾乎所有人的血壓是有不同程度波動的。

血壓不穩定的因素有哪些?

1、基礎疾病

一些常見疾病可導致血壓波動的情況出現,如糖尿病的高發率,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的增加,這些基本疾病都可引起血壓的波動。

2、不良狀態

除了潛在疾病的影響外,人類的健康狀況不好,也可能會導致血壓波動。這些不健康的狀況包括營養不良、便祕和慢性焦慮或抑鬱。

3、病理因素

血壓波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人體的內分泌機能或自的主神經系統功能出現失調導致的。由於人到老年,身體的各種功能衰退,因此更容易發生血壓波動得現象。但是如果年輕人經常血壓波動,那麼我們必須要注意身體的機能可能在下坡路上走着,身體正遭受着對健康不利的潛在疾病侵害。

4、無血壓測量

如果排除上述的因素,發現血壓經常波動,那麼有必要考慮血壓測量的方法是否合適。血壓測量方法不當也會導致多個結果的差異。因此,我們必須在每次進行測量血壓的時候正確的測量患者的血壓,並在測量之前靜坐幾分鐘。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應該遵從醫生的建議去做正確的測量。

5、藥物相互作用

除了患者的健康狀況和血壓測量的準確性外,藥物的排斥反應也會影響血壓的頻率。如果患高血壓的朋友服用相應的抗高血壓藥物,降壓藥物將起到降壓作用,這將導致血壓下降。服用降壓藥後血壓波動,表明服用降壓藥是有效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