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人们都知道它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在国学经典中,古人往往将许多高深儒雅的哲理用水作比喻。比如《老子》形容善行的最高境界为“上善若水”;《孙子兵法》论述用兵虚实规律为“兵形如水”;佛经则谓之生命流转为“万物如水、万物轮回”。而人们往往形容时光为“似水年华”,形容心态为“心如止水”。

人们赞美水,是因为它有一种“质本纯洁”、高雅清白的品质,一股“契而不舍、滴水穿石”的毅力,一种聚汇为涛、奔腾如海的气势,更有一种灵活应变携手前行的团队精神、一种勇往直前、荡涤尘埃的无畏气节。

在贺兰山当过兵的人心中,水,又有着更深的含义和更为特殊的情结。

1972年12月我当兵来到宁夏贺兰山,连队就在三关阵地。由于这里水资源十分匮乏,部队吃饭、喝水、洗衣及至马匹用水,都要靠团里的拉水车定期定量供应。各连队对、施工、灶房、人员用水都有管理控制,决不能奢侈浪费。所以,要说 水是“生命之源”,在这儿当兵的人,比谁都体会更深、更为直接。就从早上起床开始,每人只有半杯水刷牙,半盆水洗脸。有时候洗完脸的水还舍不得倒掉用来泡洗衣服。晚上施工回来,洗完脸的水还要添点热水洗脚。我记得,从一九七三年新兵下连直到一九七五年开始新团部营建,大家就很少有机会洗澡。

正因为缺水,三关地区少有植被,山上乱石嶙峋,地上沙滩无际。一遇风起,沙尘啸啸,遮天蔽日。然而,就在这洪荒渺无人迹的银巴路边,有一个小巧玲珑长流水。一片沙枣树林环绕着一泓碧水,真可称得上是沙漠中的绿洲,戈壁滩上的淸泉。对于常年缺水,视水为宝的战士而言,它简直就是大家心中的圣地,梦中的天堂。

记得我在三机炮连、二连、五连、特务连先后从事过施工、营建、挖坦克壕、电缆沟、做水泥瓦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军事训练和严酷的生活条件大家都从未叫苦叫累,然而,当礼拜天同乡、同学、同年的兵在长流水相聚时,彼此摊看家书,放纵地撩水互洒,捧水击面,望着水中倒影黝黑的自己,不禁想起家乡的水、家乡的林、家乡的父母和家乡的她,不由自主的个个潸然泪下,串串泪水,滴入泛起环环涟漪的长流水。

突然想起世界箸名科学家江本胜写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他一生都在研究水。通过六百多万次实验发现,水是有灵性的,它会感知人们对它的各种反应。当你灌满一瓶普通的水,将你思念的心绪写成纸条贴在瓶上,这时在显微镜下水会变成相惜相印一虚一实紧挨着的两个六角形;当贴上相慕互爱时,它会变成紧紧拥抱的两个六角形;当你贴成家族相爱,它会出现六辫花形紧密围绕的图案;当你贴上感恩二字时,它的图形变得非常美丽赏心悦目。反之,你若贴上不好的文字、说了不好的话,它的图形就会变得丑陋无章,让人十分震惊。这种现象正因应了 中国2000多年前老子“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的科学定律。

今年七月份,我同几名战友一起驱车宁夏参加一连战友聚会。在四十多年后重逢相聚、相拥相叙的会场、酒场、阵地、营房旁,大家还念念不忘那口供大家饮水、吃喝、回忆的老井及长流水。随后我们几个又专程来到心念难忘的长流水。当车停在树林旁,我是第一个、几乎是跑步奔向心念已久的长流水边。抚摸沙枣树干,我酬慰着自己40多年的思念,掬一捧长流水泓,我把热泪重新注入散开的涟漪。虽然长流水几近干涸,原来大大的湖泊现因水位下降形成了两个各自分开的小水池,而原来成片的沙枣林也已所剩无多。但是,我对这泓清泉的感恩情怀却不减反增。我静静地望着池水,遥远的回忆着连队生活,那些老领导、老班长、老兄弟当年对我的好,对我的关爱,一幕幕浮现眼前,他们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一个集体就是一部小说。当时的喜怒哀乐,瞬间变成了思梦以尝的阵阵酸楚,一齐涌上心头。我假装在水边捡石头留作纪念,其实在低头掩饰内心的悲恸流泪。不过,我不觉得丢人,因为我心中此时储存了对长流水满满厚重的“感恩”!

该离开了,天开始下起了小雨。我庄重的捡起一块像极了无名高地的石头,用池水将它洗干净,捧在手心。这时忽然又联想到箸名的那本书——《水知道答案》。望着山,望着水,我憣然醒悟,终于知道了军人与水之间的感情答案。那就是:不畏艰辛,热心戍边的三关军人,每个人都无比热爱自己的连队,无比热爱这片土地,无比热爱这泓长流碧水。而水是有灵性的,水是通人性的。它用自己的生命、甘泉之液哺育了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结为“军旅家族”的年轻人。后来,这些年轻人离开了,它在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后,也走进了花甲暮年。但它能感应到正是彼此的深爱,顽强坚守,终于盼到了四十多年后的此次重逢。我此刻真正明白,军营岁月的相爱,使战友像水一样紧紧相依,像极了那个心心相印的六角水形;连队家族,使官兵紧密围绕,像一个同心圆的水晶结体;感恩,像一部军旅生涯的电影,幻化成一道美丽动人的红色五星,像极了水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最美、最靓、最赏心悦目的图形。

车辆渐渐离开长流水,可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人的“爱 ”、水与泪,军人对水的感应和水形无限变幻的恋恋难舍之中。

卢建修,陕西人,原兰州军区守备三师八团政治处干部,八团一机连乐队创始人之一,其创作的唢呐独奏《六盘山上迎红军》、歌曲《战士的青春年华》被宁夏自治区电视台录制播放。快板书《勇斗歹徒》先后被《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育才报》《文苑》等多家报刊杂志刊登。连队演唱组先后被团、师、军区和兰州军区评为先进集体。军乐队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报道,名扬全国。曾在《宁夏日报》《陕西日报》及《革命英烈》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等文学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