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進駐了一位新演員——張一山。



杜莎夫人蠟像館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裏擺滿了名人肖像。但並不是隨便哪個明星都能受邀的。


杜莎夫人蠟像館又號稱“百年世界名人堂”,它很高冷,地位沒能達到它的標準的,一概不邀。



在國內已經入駐的明星藝人中,有張藝謀,葛優,馮小剛,范冰冰,不是藝術家老前輩,就是一線大牌頂級流量。無一例外,都是在演藝圈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而張一山,是其中爲數不多的90後藝人。


杜莎夫人蠟像館對張一山的蠟像也極爲重視,特意從英國本部請來專家團隊,花費數小時,採集上百個數據,連頭髮和眼珠顏色也嚴格對比,力求做到百分百還原。



從宣佈入駐,到直播蠟像揭幕,杜莎夫人蠟像館爲歡迎張一山的這位新朋友,可謂是興師動衆。



向來以演員而非明星自居的張一山,難得這麼高調。從前他的幾次刷屏,都是因爲在戲裏的演技。


《餘罪》當時霸屏微博,張一山演的臥底警察爆發力十足,連器官都在演戲的演技,驚豔到了無數觀衆。是在戲裏的出色表現,才把張一山屢次推到了微博熱搜榜前列。



後來的《春風十里不如你》秋水這樣一個搖擺不定的“渣男”也被他演得動人又可愛,看到他的糾結和取捨甚至讓人不忍心苛責。


到了《柒個我》裏,他一人分飾多重人格,時而霸道時而活潑,甚至還有粉紅追星少女這種人格,每一重設定,都詮釋得滿分。



低調做人,高調做演員,用來形容張一山再合適不過。最近這半個月,滿載着作品和節目的張一山,從電影熒幕,到電視綜藝,預計要全面開啓霸屏模式了。


4月13日,張一山大學畢業後拍的第一部戲《畢業作品》,在三年後終於上映了。


在《餘罪》裏,張一山飾演臥底警察。而在這部電影裏,張一山演半個警察:一個爲了拍攝畢業設計作品,和女友一起登上隔離島的警校學生。


差不多的人設,幾乎可以把《畢業作品》當成《餘罪》的前身。正如張一山自己所說,剛出校門的他還比較青澀。(比如這場親熱戲,比起《餘罪》裏嫺熟的“日牀”戲碼,還是要差一點兒火候哈哈哈哈哈)



但張一山對演戲的那份真誠卻很熟悉。

電影裏的所有危險戲份,懸崖邊的打戲,走錯一步就會掉下喫人的大海,還有火光爆炸中救人的戲份,張一山都不虛,親自上陣,拳拳入肉。



演技也是沒得挑。電影最後,終於破案了的張一山,衣着狼狽,步伐虛浮,滿臉疲憊,心中的那份“累”和“松”一覽無遺。



等到了4月13日晚上,張一山擔任戰隊領隊的綜藝《這就是鐵甲》在優酷開播。和另外三位領隊一樣,張一山對鐵甲也是一無所知,他得狂補課,憑直覺搶到能一戰的鐵甲。


在這裏張一山發揮了北京爺們的特點,乾脆利落,硬着頭皮就選。他搶到的貪喫蛇鐵甲,在昨晚慘烈的鐵甲battle中留到了最後。



撒貝寧本來想忽悠一把鄭爽選個大塊頭,結果張一山過來摻了一腳。



手快搶走機甲的張一山美滋滋,殊不知是反被撒貝寧老師坑了。



吳尊也按這個套路來,搶走了張一山看好的機甲。



逼得張一山嬌嗔一笑,討厭~



機甲盲選關乎到後面的輸贏,氛圍是有點沉重的,而張一山製造的這些小插曲,成功地活躍了氣氛。


張一山就是那種耍了寶,貧了嘴卻不讓人討厭的男孩子。他雖然皮,但他的內心又很溫柔的,總能體會到他人的心情,在意他人的感受。


早在《高能少年團》裏,張一山的高情商就初見端倪了。你看他做的事,他總是那個活躍氣氛的角色,就像一個老朋友。親密又有底線,和張一山相處,一個詞,就是舒坦。



4月28日,《高能少年團》第二季開播,第一季原班人馬,再搭配一個和張一山一起長大的楊紫,這個節目真的又有樂子看了。


就在前幾天,張一山的首本個人寫真集《山外有山》也正式上市了。



爲了拍這本寫着,張一山在去年冬天飛赴意大利呆了十天。從羅馬到托斯卡納,他穿梭在歐洲的大街小巷。



那個北京胡同少年,終於獲得了自己久違的假期。


而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裏,他可以暫時拋下他的演戲,他的通告,享受當下的生活。他肆無忌憚地搞怪,想笑就笑。



張一山自在如風的天性,難得地在這本寫真集裏解放了。



從喫早飯,到吹頭髮,你可以看到他最貼近日常生活的一面。



也可以看到簡單幹淨的他。身穿白T的少年,面容嚴峻地站在球場上,一半是陽光,一半是陰影。



對張一山的粉絲來說,這個四月應該會很忙。去電影院看《畢業作品》上映,去杜莎夫人蠟像館和張一山合影,等着《山外有山》收貨,每週追《這就是鐵甲》,還有即將開播的《高能少年團》第二季。


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圓滿,就好像張一山從未被遺忘過。


然而在《餘罪》之前,張一山的確沉寂了好久。他在接受採訪時也非常坦誠,說那個時候沒有人找他拍戲。



關於這個少年成名的“劉星”,更多的新聞是討論他如何長殘。劉星這個角色給他帶來超高的國民度,但是猴精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以至於沒人相信,張一山還能演別的。



高考時,張一山很努力,順利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在校期間,他沒利用學校的資源,和自己的名氣去外面拍戲,而始終以自己的學生身份爲先,跟着老師們鍛鍊基本功,在學校的小舞臺飆汗水。


有意遠離喧囂,醉心於學校的結果就是,觀衆們忘了他。


當時張一山的處境可謂四面楚歌:在成名作後再也接不到戲,明明演了一個經典形象卻不被認可演技,學校裏潛心打磨換來的是遺忘,這種落差確實很殘酷。


好在張一山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說他從不把自己當作明星,而是觀衆們的演員。



做演員的,自然不太在意那些虛無縹緲的光環。他尊重這個行業,選擇踏踏實實用功,用演員的方式逆襲——憑作品火。


一部《餘罪》讓他重新殺了回來,並且後面的每一步都非常紮實。


如今的張一山演技日漸成熟,接受採訪時思路清晰,參加綜藝時張弛有度,張一山在和我們一起成長,還在不斷給我們驚喜。童年的劉星已經離我們遠去,他已經是一個有抱負,能夠獨當一面的青年演員了。


而張一山的演員之路,在逆襲之後,還會越來越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