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喫餃子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事了。尤其是在冬至的時候,喫餃子更是成爲人們必做的事情,那麼冬至爲何要喫餃子呢?這個事情還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東漢時期的張仲景。

我們都知道東漢時期政局不穩定,紛爭四起,再加上各種天災,因此常有很多人生病,但是常常很難找到醫生。當時張仲景在南陽,他從小就非常喜歡醫術,而且一直都在潛心的研究和學習。

這個時候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很多人都非常的敬佩他。很多的疑難雜症他都能夠及時的治療,幫助人們脫離苦海。而且他更讓人敬佩的就是他的爲人,不管來治病的人是有錢人,或者是身無分文的百姓。

他都會認真的診治,因此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張仲景曾經做過官,他在長沙做官的時候有一年發生了瘟疫,很多人因此生離死別,他不忍心看到這種場景。於是在衙門門口支起了大鍋,在這裏熬藥分發給百姓們。

因爲這件事,長沙人民都非常感謝他。後來他從長沙辭官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看到家鄉家長的人都很貧苦。很多人都穿不上衣服也喫不上飯,有些人在大冬天因爲沒有合適的保暖措施耳朵會被凍爛。

看到這些情況,他心裏非常難受,一直都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救治這些百姓。他在家鄉的時候,來向他求醫的人非常多,他很忙。但是他沒有忘記那些耳朵已經被凍壞的人,於是叫他的徒弟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搭好醫棚,架起大鍋。

這個醫療點是在冬至的那天開張的,他免費給這些人發送藥品,其實也說不上是藥品,他讓人煮的這個湯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這種湯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等食材和一些祛寒藥材一起放在鍋裏煮熬。

等到煮好後再把這些煮過的東西撈出來切碎,然後再用麪皮把他們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人們喫下去之後感覺全身都在變暖,後來耳朵也好了。他發放這種東西一直到大年三十。因此大年初一人們仿造他的那種做法,做出了“餃子”紀念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