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b.png宋朝在歷史上有大量令人歎爲觀止的科技發明與機械裝置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一件供奉於河北隆興寺的轉輪藏,是中國現存唯一10世紀可以轉動的佛經書架,專家至今不能確定它的運作方式,而歐洲至少要到800年後的達芬奇時代纔出現同類裝置。blob.png隆興寺,別名大佛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寺院佔地面積82500平方米。位於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多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上圖這座宋代二層建築就是爲安裝轉輪藏而設計,採用了大彎梁和插柱造手法,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blob.png轉輪藏閣始建於北宋,樑架結構十分特殊,樓閣下層由於轉輪藏的安置,柱網布局突破了常規,採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則採用了插柱造法,這在中國古建築中極爲罕見。閣內的木製轉輪藏是一個能夠轉動的大書架,直徑7米,整體分爲藏座、藏身、藏頂三部分,中間設一根10.8米的木軸上下貫穿。整個轉輪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針承受。轉輪藏建造於北宋,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的一個。blob.png轉輪藏通高10.2米,懸空豎立在低於地面的生鐵軸託上。由於各方重力均等,使合力趨近於零,因而只要用兩個手指輕輕一推,就會輕快平穩地轉動起來,象徵佛法猶如車輪輾轉相傳,永不停息。blob.png轉輪藏殿樑架的結構用法也極爲上乘。1933年,建築學家梁思成前來考察時曾高興到發狂,他不顧危險與塵污,手扶樑架欣喜留影並稱贊:“轉輪藏殿樑架的結構,可以說是建築中罕見的珍品,木構建築之傑作。blob.png繁複精美的榫卯結構猶如一座小宮殿一般,不輸任何一座古建築。除這件轉輪藏外,隆興寺還有國內最大鑄銅千手觀音、隋朝龍藏寺碑、懸塑倒坐觀音等多處“全國之最”,每件若在其它寺廟必定都是鎮寺之寶。blob.png這種建築形制國內保存下來的甚少,主要有四川平武報恩寺華嚴店和北京智化寺藏殿的明代轉輪藏、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和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大藏經閣清代轉輪藏、正定隆興寺轉輪藏閣內的宋代轉輪藏,因此稱其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轉輪藏。blob.png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閣內供奉聞名遐邇的宋代銅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俗稱“正定府大菩薩”。它爲北宋開寶四年(971)奉太祖趙匡胤之命鑄造。像高21.3米,共42臂,除本身的兩隻手、眼外,在身體左右各有20隻手,分別執日、月、淨瓶、金剛杵、寶劍等法器。銅像身軀高大,比例適度,其形體之巨、雕工之細實爲罕見,是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blob.png隆興寺被中國古建專家梁思成譽爲世界古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魯迅譽爲“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中國最高的銅鑄大佛“千手觀音”。隆興寺作爲河朔名寺,歷經千年,見證了唐宋至民國時期中國北方佛教文化的發展變化。隆興寺是中國國內現存宋代建築、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築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