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國證監會覈准2家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科激光”)在列。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激光高科技公司?它到底創造過哪些奇蹟?

與華科結緣

銳科激光是中國首家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光纖激光器的高科技企業,是繼美國IPG公司和英國SPI公司之後,全球第三家研發光纖激光器並規模生產批量銷售的公司。其生產的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已經成爲工業激光加工領域的革命性換代產品,並具有極大的軍事應用價值。

資料顯示,銳科激光2017年已實現營業收入近10億元,當之無愧爲行業龍頭。

對於一家成立才十餘年的創業公司來說實屬奇蹟,而這個奇蹟是由三個“海歸”博士一手打造的。

創始人閆大鵬,是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他在華東工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擔任教授、博導,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美求學,後來獲得美國傑出人才計劃青睞,拿到美國綠卡,加入美國光纖巨頭Nufern公司,看到自己的產品被高價賣回國內,心裏很不是滋味。

2006年,閆大鵬隨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團到武漢參加“華創會”,被求賢若渴的華工科技一眼相中。閆大鵬看中華工科技的雄厚實力,願意與其合作,拿出1000多萬與華工科技合資成立銳科公司。

2009年,銳科公司已經實現了盈利。但在1000瓦以上的高功率激光器技術上,仍顯薄弱。這時,李成進入了閆大鵬的視線。

李成曾任英國GSI公司激光部高級激光科學家,當時是中科院光機所的所長。2009年底,西安光機所的全光纖激光器輸出功率超過1000瓦,閆大鵬邀請李成到銳科參觀,李成回國加入。

2011年,閆大鵬陪李成參加第六批“千人計劃”答辯時碰到了另一位專家盧昆忠,他曾在一家美國公司做通信用半導體激光器的研究,正好能夠解決500瓦以上的高功率激光器半導體成分封裝的問題,至此,海歸三劍客團隊正式成型。

早在參加華創會之前,就有不少風投公司和其它領域企業找過閆大鵬,願意投資幫助他創業,但都被婉拒。

在閆大鵬看來,科技型創業應該找平臺用戶,而不建議找風投,“科技企業研究出的新產品不可能一蹴而就,投產後總會有些問題。風投作爲資本運作企業,希望能在最短時間賣出更高利潤,這樣企業的壓力就很大。如果依託平臺用戶,它既是你的投資人,又是你的用戶,在一定範圍內會給予你犯錯、糾錯的時間和機會,讓你潛心做產品,更有利於長遠發展”。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第一大股東是航天三江集團,持有公司4351.81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45.33%。

打破國際壟斷

長期以來,因國外的技術封鎖、價格壟斷,國內的激光器核心技術、元器件一直處在實驗室階段。銳科公司雖已掌握核心技術,但囿於國內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產品成本高昂,缺乏競爭力。

國產光纖激光器要站穩腳跟,融入世界競爭大潮,一定要創造一條“中國人自己的光纖激光器產業鏈”。這是閆大鵬在美國就暗暗下定的決心。爲此,他四處奔波傳授技術,手把手教一個個企業製作元器件,努力促成光纖激光器的各個器件都定點生產。他在吸收最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帶領行業聯合形成“抱團效應”,一條百分之百國產技術光纖激光器產業鏈終於誕生了。

此舉打破了國外企業在光纖激光器領域的壟斷,也直接拉低了進口產品的價格,降幅達60%甚至更多。以往,用於打標的20瓦脈衝激光器美國賣價15萬元,現在銳科生產的賣價1.2萬元,並且性能完全可與國外產品分庭抗禮。

2013年,中國首臺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在銳科公司問世,這一技術是中國工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誌着中國光纖激光器自主研發能力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時,銳科作爲光纖激光器生產商,水平躋身全球第二、規模躋身全球第三,產品出口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企業的直接經濟效益今年預計將超過5億元。

作爲“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銳科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 863 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有關光纖激光器的研發項目。2016 年還牽頭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光纖激光器行業標準。

200多家聚集在光谷的激光企業,2017年總收入達200億元,其中規上企業達24家。除銳科激光外,帝爾激光也在創業板排隊IPO,光谷今年有望新增一批激光領域上市公司,激光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

光谷的激光產業實現了多個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精英人才集聚,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有10餘位都在光谷。

銳科公司脫胎於華工科技,2000年華工科技在深圳上市成爲我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及高功率激光裝備研發生產商之一,如今銳科成功上市,成爲光谷第二家激光上市公司,隨後排隊IPO的激光企業不僅象徵中國激光產品走向世界,更意味着武漢激光產業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在全球佔據着舉足輕重的位置。

武漢力爭企業上市“三年倍增”

省上市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銳科激光成功上市後,將成爲我省第98家A股上市公司。據悉,我省還有天風證券等12家企業報中國證監會審覈,湖北和遠氣體等28家企業在湖北證監局輔導備案,奇致激光等23家“金種子”企業在券商培育,形成“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格局。

省政府將出臺進一步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從培育企業上市後備資源、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力度、構建最優企業上市服務體系、完善工作機制等方面,推進我省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

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實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地區經濟活躍程度。

上市公司總數和A股上市數量,武漢曾多年蟬聯中部省會城市首位。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武漢交出的年度答卷有些尷尬:新增上市公司僅1家。

截至去年底,武漢境內外上市公司總量70家,雖仍居中部省會之首,但與長沙66家差距大幅縮小。更爲緊迫的是,境內上市公司總數52家,首次被長沙的60家超越,屈居第二。

2018年,武漢企業上市工作已在趕超的路上。繼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市公司5年倍增計劃後,武漢市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決定實施企業上市“三年倍增計劃”:2018年至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突破百家,市值規模達萬億元。目前,針對這一計劃,武漢市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相關實施細則,預計不久會出臺相關激勵政策。

記者梳理發現,武漢上市公司中,來自東湖高新區的企業有38家,佔了總數的一半以上。目前,報會排隊IPO的武漢企業中,至少有6家來自光谷。“目前光谷獨大,希望其他區一起發力,多地開花。”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爲,光谷有6萬多家企業,潛力大。值得注意的是,武漢開發區、東西湖區等區域上市企業數量比較少,與區域GDP不匹配,更需要大力氣培育上市資源。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