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線二輪規劃涉及7條線路,軌道交通給濟南帶來了什麼

5月21日,濟南軌道交通二輪建設規劃二次環評信息公示,這標誌着濟南地鐵二輪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面對濟南城市格局的拓展、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以及濟南省會都市圈的發展,濟南軌道交通規劃發展又迎來新的機遇,規劃“全域線網”,遠期規劃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中運量軌道交通四個層次。隨之發展的地鐵經濟將打通相關上下游企業,打造千億級軌道產業,促進產城融合。

R1線二輪規劃涉及7條線路,軌道交通給濟南帶來了什麼

濟南地鐵在爲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沿線的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資料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媛 攝

R1線二輪規劃涉及7條線路,軌道交通給濟南帶來了什麼

濟南地鐵1號線商業運營近兩個月來,爲濟南市民、學生通勤帶來巨大便利。(資料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媛攝

3條線已全面開花

7條線將再開大幕

4月1日,濟南地鐵1號線開始商業運營,滿月之際迎來100萬人次的客流。商業運營近兩個月來,在爲濟南市民、學生通勤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地鐵沿線的產業發展和旅遊景點的客流帶動起到推動作用,沿線樓盤也隨之升值。借力1號線,長清區日前集中籤約54個項目。

同爲濟南軌道交通一輪建設規劃的地鐵3號線,施工有序推進。

5月20日,3號線首列車“小藍”到濟。爲保證國慶節通車,未來的工期節點已排滿出爐:計劃6月底全線軌通、8月底實現電通。建成後將成爲貫通濟南城區東部南北向的一條市域快線,連接濟南東站、奧體中心、龍洞等片區,是濟南東部新城的南北向快速客運走廊。

目前,濟南軌交R2線調整後的規劃也得到國家批覆,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施工,2020年將具備通車條件。屆時,濟南地鐵將形成“H”形基本框架,運營規模達84.1公里。

21日,備受關注的濟南軌道交通二輪規劃第二次環評信息公示。二期建設方案包括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4號線、6號線、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S3線一期等7個項目,總規模約261.3km,共設車站123座。線路將串起濟南西站、濟南東站、濟南站、長途汽車總站、濟南機場以及CBD核心區、唐冶片區、漢峪片區、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重點區域。

將建設15條線路

四網融合全覆蓋

事實上,二期建設規劃只是濟南軌道交通“大網”中先期建設的一部分。根據初步的規劃成果,未來以地鐵爲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將達到15條線路,規模約750公里,成爲城市內部交通出行的骨幹網絡。主要滿足中心城功能組團聯繫,支撐先行區發展,連接重要交通樞紐。

這在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思斌看來,濟南軌道交通建設被賦予了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由原來的疏解交通爲主,轉變成疏解交通與支持支撐和引領城市發展並重。

“國家批覆新舊動能先行區確實是恰逢其時。新舊動能先行區是難得的歷史機遇。”陳思斌說,軌道交通作爲重大基礎交通,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記者瞭解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體規劃草案(2018—2035年)》顯示,先行區將有5條跨河軌道交通走廊,同時還有東西向連接齊河、桑梓、科創中心、崔寨、濟陽的軌道線。

與此同時,結合濟南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確定的組團式、多中心城市結構,濟南的全域線網規劃按照全市“一張大網,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中運量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思路,將周邊的章丘、濟陽、萊蕪(鋼城)、商河、平陰等區域納入規劃服務範圍,連通省會都市圈,實現市域全覆蓋。

連通省會都市圈

建四條市域鐵路

日前公佈的《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中明確,爲滿足不同地區多樣化的交通需求,濟南軌道交通“全域線網”規劃中融合了多種軌道交通制式,通過不同制式之間的高效銜接,優勢互補,建立起多制式、多層次、全面覆蓋、綜合高效的軌道交通“大網”體系。

按照規劃,濟南中運量軌道交通包括有軌電車、中低速磁懸浮,遠期將由23條線路構成,規模約410公里,主要滿足老城區、先行區、南部山區、章丘區、長清區等城市功能組團內部短距離交通出行。

市域鐵路網由4條線路構成,規模約290公里。主要是加強萊蕪(鋼城)、商河、平陰、濟陽及德州與中心城的快速聯繫。其中,萊蕪(鋼城)、濟陽、商河、平陰爲市域外圍組團,與中心城之間距離較遠,採用市域鐵路制式服務,既能夠滿足長距離快速出行的需求,又能提高輻射範圍和服務水平。同時利用市域鐵路建立與德州的聯繫,實現濟南與德州的快速通達。

在陳思斌看來,高鐵、市域快線、地鐵等,雖然制式不同,但對城市的融合發展都至關重要。從省會都市圈來看,德州的齊河、泰安的肥城、濱州的鄒平等城市,對於濟南軌道交通全域線網的覆蓋意願強烈。因此,站在促進省會都市羣發展的角度,全域線網規劃需統籌考慮、提前介入新舊動能轉換區、構建“米”字形高鐵等重大發展戰略。

濟南造濟南修

打造千億級軌道產業

面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機遇,濟南軌道交通除了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外,更重要的是參與並推動濟南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和變革。

陳思斌說,濟南軌道交通有一條很長的產業鏈,可以把上下游產業更好地結合起來。與此同時,可以藉助軌道交通建設,打造一批智能製造、成果轉化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培養科技創新的新高地。圍繞“濟南地鐵,濟南造濟南修”的目標,未來濟南將打造千億級的本地化軌道產業。

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通過重點項目引進,做好軌道交通平衡區土地資源高附加值開發。從源頭上杜絕土地開發“地攤兒”化,大幅提升城市土地利潤率。

城市規模擴大、“職住分離”必然導致交通出行需求增加。鑑於濟南的地形地貌和有限的土地資源,城市無法通過持續拓寬道路、增加車位來滿足市民的個性化交通出行需求。“小汽車城市”帶來的高耗能、重尾氣、低效率、易擁堵,已經開始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惡化。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爲導向的發展模式)將成爲解決城市化和大型都市羣建設的必由路徑。在“以人爲本”的發展模式下,未來人們生活的將是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喻雯 趙夏曄 李慶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