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知道佛經一共結集過幾次嗎?你知道佛陀十大弟子中誰智慧第一嗎?你知道十法界分別是什麼嗎?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一起來看:


必看佛教常識!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


01 佛陀耶:簡稱佛陀或佛,義爲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陀是三覺具足的大聖人。

02 菩提薩埵:簡稱菩薩。義爲覺有情,即大覺的衆生。是上求佛果、下化衆生的聖人。

03 緣覺:聽了十二因緣而覺悟人生真理的

04 聲聞:聽佛說四諦法的音聲而悟道的。

05 阿羅漢:梵語,華譯爲無生、破惡、應供三義。

06 菩提:義爲覺爲道,即覺道所證的智慧。

07 菩提心:即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08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09 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稱爲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間和出世間超智慧。

10 一切有情:一切有情衆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動物。)

11 一闡提:無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 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

13 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

14 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

15 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16 三乘:菩薩乘與聲聞乘、緣覺乘,合稱爲三乘。

17 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合稱爲五乘。

18 三毒:貪、嗔、癡,能毒害身命與慧命,叫做三毒。

19 三學:戒學,定學,慧學。(又叫做三無漏學。)

20 三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

必看佛教常識!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

21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22 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23 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24 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

25 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26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

27 大乘: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爲宗旨。

28 小乘:聲聞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爲宗旨。

29 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30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諸法實相爲四法印)

31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32 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33 四等:即四無量心。(一)慈無量心(二)悲無量心(三)喜無量心(四)舍無量心。

34 四恩:父母恩(家庭),衆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

35 菩薩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36 四德:常,樂,我,淨。

37 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38 四念住:(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39 四姓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40 四種阿含經: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必看佛教常識!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

41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42 五欲:財,色,名,食,睡。

43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44 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

45 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46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 五蓋:貪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法蓋。

48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49 五惡見:(一)身見(薩迦耶見),(二)邊見(執常,執斷之見),(三)邪見(謗因果,壞善事),(四)見取見(非果計果),(五)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50 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

51 十惑: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亦名十使。

52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54 六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衰耗人之真性。

55 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6 十法界: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7 六波羅蜜:即六度的異名,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58 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

59 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60 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

必看佛教常識!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

61 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溼、化的四類衆生。

62 六難:(一)遇佛世難,(二)聞正法難,(三)生善心難,(四)生中國難,(五)得人身難,(六)具諸根難。

63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64 阿彌陀佛:譯意是無量光、無量壽,故亦稱無量壽佛。

65 僧伽:義爲“和合衆”,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66 達摩:義爲“法”,指佛法之法,即經典。

67 涅槃:作圓寂解,亦作寂滅或不生不滅之義。

68 無爲法:是聖智所證的真理,沒有因緣的造作。即斷了煩惱,證得清淨自在的理法(又名無漏法)。

69 有爲法:是因緣造作的世間法,有煩惱,不能清淨。

70 無學: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爲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稱爲無學。(修習戒定慧,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爲無學。)

71 無學果:是阿羅漢的果位(又名無生)。

72 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侯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73 發菩提心:佛經上說過,發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廣修無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廣度無量衆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華嚴經雲:“菩提妙法樹,生於直心地。”因心直則真,心真則志願堅固,信仰便始終不轉移,而能勇猛精進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74 衛塞日:即月圓日,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在陽曆五月的月圓日。

75 佛教旗:是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六種色光製成的。即藍色,黃色,紅色,白色,橙色及以上五色混合色。

76 佛陀誕辰:佛陀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成道於西元前五八八年,涅槃於西元前五四三年。

77 菩提樹:因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成道,稱爲覺樹。樹葉心臟形,葉端尖長。

78 沙羅樹: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沙羅雙樹間涅槃。這種樹的葉子是叢生的,葉長圓形,開花時期,花蕊繽紛而下,鋪滿地上。

79 靈鷲山:王舍城周圍有五座山,高約千餘尺,總名爲靈鷲山(RAJAGAHA)。王舍城因依山得名,巴利文叫做RAJAGAHA。耆闍窟山是靈鷲山的異名,巴利文叫做GIJJHAKUTA。

80 講經道場:佛陀講經最早的道場是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規模最宏大的道場,是舍衛城的祇園精舍。

必看佛教常識!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

81 那爛陀:印度最古的佛教大學,叫做“那爛陀”,是唐玄奘法師留學的地方。

82 玄奘法師:唐朝有三藏法師,名叫玄奘,曾冒艱險,前往印度取經。

83 法顯法師:東晉有法顯法師,往印度取經,曾經過錫蘭及南洋各地。

84 印度傳法法師:印度有兩個法師最早到中國來的:攝摩騰和竺法蘭。

85 擁護佛法國王:佛陀在世時,印度忠誠擁護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

86 擁護佛法國王:佛陀滅度後,著名擁護佛法的印度國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譯阿輸迦王),迦膩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請玄奘法師宣講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師)。

87 南北佛教:佛教的傳佈分【南北二支】,北傳佛教稱爲大乘教,南傳佛教稱爲小乘教,或稱原始佛教。

88 大乘佛教的區域:是中國,蒙古,朝鮮,日本等地。

89 小乘佛教的區域:是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90 黃衣:佛教以黃色象徵智慧與中道,故許多比丘,多穿黃色僧衣。

91 蓮花:佛教以蓮花代表清淨,因蓮花生於污泥而不受染。

92 惠能:中國唐代禪宗的六祖,主張頓悟禪,與北方主張漸悟的神秀大師,有南頓北漸之稱。

93 天台宗將佛陀的一代教法,分爲五時說法:(一)華嚴時,(二)阿含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

94 中國佛教十宗:成實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台宗,賢首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

95 藏經:藏經就是佛教三藏典籍集成之總稱,或稱“大藏經”。

96 研究佛教何故須閱讀經藏:因經藏是佛教根本典籍,佛說一切根本法義,皆攝於經藏中。

97 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爲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1)長行,(2)重頌,(3)孤起,(4)譬喻,(5)因緣,(6)無問自說,(7)本生,(8)本事,(9)未曾有,(10)方廣,(11)論議,(12)記別或授記,此十二部中長行、重頌、孤起頌三者爲經文上之體裁,餘九部從其經文所載之別事而立名。

98 十二部經偈:用七言四句偈說出,偈說: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如因緣與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記別。

99 中國譯佛經:開始於東漢明帝時,特請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擔任此工作,共譯五部經,四部失傳,今所存僅四十二章經。失傳四部,即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佛本行經。

100 佛經結集有四次

(一)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靈鷲山的七葉巖(佛滅度後的九十天,由摩訶迦葉爲首席,主持編輯大會,參加結集者有五百阿羅漢)。

(二)第二次結集在毗舍離城,佛滅度約百年,以耶舍長老爲上首,重新扶持禁戒。

(三)第三次結集由阿育王(ASOKA)召集,在波吒利弗多羅城(PATALLPU—TRA即現在印度八那地方)舉行結集大會。時在西元前二五零年,由目犍連子帝須(MOGGALIPUTA)爲上座。這次的結集,經藏、律藏、論藏,均已完備。

(四)第四次結集是由迦膩色迦王所召集,在迦溼彌羅(現在印度的克什米爾地方)。時約在西元七十年,由婆須密(VASUMITAN)尊者爲上座,這次的結集造毗婆沙論二百卷。集有部之大成。

必看佛教常識!100個佛教名詞詳解送給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