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隱藏在牛角塘村一片居民區內。

小作坊生產區散亂堆放着各種雜物。

小作坊油品儲藏區雜亂不堪氣味難聞。

小作坊生產設備上滿是灰塵和油垢。

生產出的成品油未進行密封處理。

執法人員現場依法查封了該小作坊。

小作坊內部分生產工具被依法扣押。

紅網時刻記者 黃時中 實習生 羅淋傑 長沙報道

要喫就喫鄉里菜,要買就要買鄉里現榨“純天然”植物油……近年來,不少長沙市民有這樣的習慣:要購買食用油時,會第一時間親自或委託他人去周邊農村小作坊購買現榨“純天然”植物油,總以爲現榨的植物油“原生態”,更安全、更健康。8月28日,記者現場見證長沙市天心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查封一家無證榨油小作坊後發現,這種小作坊生產的“純天然”植物油存在着諸多健康隱患。

生產環境惡劣 現場髒亂不堪

日前,長沙市天心區南託街道通過明察暗訪,發現轄區牛角塘村存在一家無證榨油作坊。8月28日清晨,天心區食藥監局聯合南託街道相關部門對該作坊展開突擊執法。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榨油坊隱藏在牛角塘村一片居民區的一棟老式居民房內。

走進作坊,記者發現,作坊內生活區、儲藏區、銷售區、原料區、加工區未嚴格分開,且作坊生產條件和衛生環境極差,作坊內散發出一陣怪氣味。儲藏區隨處擺放的各種用於裝油的塑料壺新舊不一,有的已蒙上了厚厚的灰,生產出來的部分植物油隨意擺放,未進行密封處理。生產區地面散亂堆放着油渣等雜物,壓榨機等生產設備上則滿是灰塵和油垢。隨着檢查的深入,執法人員發現作坊內無消毒、通風、防塵、防蠅、防鼠等設施設備,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經現場取證,該作坊無法提供有效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等相關證照,涉嫌無照經營。執法人員當即責令該作坊立即停止生產,並對該作坊依法進行了查封,現場扣押了一批生產工具、生產原料及成品油。

工藝落後 作坊老闆不以爲然

“周邊農民都願意帶着菜籽、花生等原材料到我這裏來加工,我這裏生產的油,純天然、原生態,很多人都願意來買,怎麼就不能再生產了呢?”當執法人員依法對該作坊進行查封時,作坊老闆情緒有些激動,他說,他的作坊在當地還算條件較好的,像他這樣的榨油作坊,基本上長沙市所有的鄉鎮都有。

“你瞭解現代植物油生產的工藝和流程嗎?”面對記者的詢問,該作坊老闆承認自己並不清楚現代植物油生產的工藝和流程,但他強調,自己從事這個行業已有近十年,一直是這麼幹的。“僅從設備和工藝方面來說,該作坊就不具備食用植物油的生產條件。”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食用植物油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對生產場所、生產設備、原輔材、出廠檢驗設備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些必備條件像這樣的小作坊根本不具備。此外,根據有關規定,食用植物油生產從原料開始就要檢驗,生產過程中要進行殺菌處理,出售前也要進行相應的抽檢。

“食用植物油生產的門檻其實比較高,正規食用植物油的加工需要經過篩選、去雜質、壓榨、過濾、包裝等過程,但基本上所有的小小作坊在生產過程中都簡化甚至省略了這些程序。”執法人員表示,這類小作坊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無檢驗能力,存在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純天然”植物油存健康隱患

“當前,此類小作坊生產的現榨植物油迎合了一些人對傳統工藝的信任心理,受到了部分消費者的青睞,但從本質上了來說,這類現榨植物油屬毛油。”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類看似“純天然”“原生態”的現榨植物油,存在諸多健康安全隱患,並不適合直接用於烹飪。

據介紹,此類小作坊生產的食用植物油極易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原料品質僅靠肉眼挑選,品質難以保證;二是油品未經過精煉加工,雜質多,易氧化變質;三是榨油設備簡陋,殘留油漬或殘渣氧化後易黴變。以上問題的存在使現榨植物油很容易被黃麴黴毒素B1污染。黃麴黴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物質,且黃麴黴毒素耐熱,在一般烹調加工的溫度下難以破壞。

“這類小作坊,儘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費者,但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下階段我們將加大對無證這類小作坊的整治力度,進一步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天心區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心區將嚴格按照長沙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要求,強化小作坊的監管,以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黃時中 羅淋傑 編輯呂周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