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媒介融合给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带来挑战根据 2016 年 1 月 22 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借助互联网,新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电视+互联网”真正的融合的趋势不可逆。本章从媒介融合带来的贯穿电视娱乐节目各个阶段的传播要素、传播环境的变化入手,分析目前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带来的挑战:传播渠道的扩充、电视传播霸权的减弱、更多主体涌入娱乐节目制作,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在新传播语境下,探索新的互动的技术与设计的挑战。

1.jpg

1.1 媒介融合使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复杂化目前,新媒介不断涌现,在媒介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的背景下,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有了拓展。在经过了大型晚会、明星访谈、棚内综艺、全民竞猜、全民真人秀、户外竞技秀等一波波热潮后,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媒介融合的传播语境下,其内涵从制作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多方面都有了变化。

1.1.1 传播渠道的极大扩充与融合2015 年网络视频的用户突破 5 亿①,互联网视频媒体、移动互联网视频媒体、全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助力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在内容与传播渠道上都极大丰富。电视娱乐节目不再以电视作为唯一的传播渠道。虽然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从前,固定的几十家全国性频道,而且对每个频道而言,黄金时段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互联网络让电视娱乐节目拥有了更广泛的展示空间:电脑、手机、平板……这些平台都可以观看。甚至网络端的观看量已经是十亿点击量级别的。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万方数据7图 11:2014 年度网络点击量排名前十电视娱乐节目(来源:腾讯视频《2014 网络视频年度盘点》)武汉大学的陈铭博士甚至认为,在目前全新的传播背景下,电视娱乐节目前面的“电视”一词可以去掉①。实际上,电视娱乐节目不再依靠电视作为传播渠道,这极大的扩大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传播。在过去,限于电视的庞大体积,以及必须依靠有线传输的方式,人们只能在家里的客厅进行观看。而如今,通过各类视频网站和视频 APP,人们可以在工作休息、外出旅行等几乎任何场所观看电视娱乐节目。

2.jpg

1.2 媒介融合加速电视娱乐节目渠道霸权的丧失借助互联网新的媒介不断涌现,使得受众观看摆脱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一方面网络视频的用户逐年攀升达到 5 亿。另一方面电视作为从前的“第一媒体”五年以来人均收看市场不断下降,45 岁以下的年轻观众电视消费时长逐年下降,2015 年其广告投放总量出现了首次下滑①。电视的渠道霸权逐渐丧失,电视娱乐节目势必要更加注重受众多屏观看、借助网络不断涌现的各类亚文化的需求。

3.jpg

1.2.1 多屏观看成常态,电视娱乐节目要寻求互联网端的影响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多屏传播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资源,把电视作为单一传播渠道的传播效能呈现减弱的趋势。电视娱乐节目在电视端的收视率下滑将成为常态,著名咨询公司“艾瑞咨询”2015 年发布的《在线视频用户跨屏研究白皮书》,其中提到在电脑、手机和平板三个播出终端中,有 84.2%的受众是三屏或者双屏使用,在线视频多屏观看成为主流。故此,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收听率下滑,将是一种新常态。电视娱乐节目想要保持影响力,需要探索更多适合电脑观看、手机以及平板屏展现与互动的的形式。

1.2.2 受众兴趣分流,电视娱乐节目要满足各类“亚文化”需求电视作为过去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意义上它一直在传播、塑造的是一种“大众文化”,或者说“主流文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的基础也是满足绝大多数受众的一般取向。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包括电视娱乐节目在内的其它电视内容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正在减弱。以《央视春晚》为例,从 1984 年开播至今,被誉为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每一届都能创造不少流行语、大热明星。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的《央视春晚》的这种影响力在急剧下降,伴随而来的还有无数的嘲讽与差评。其原因在于,受众已经改变,已经不满足于被电视灌输文化。大众文化是“消极地接受了商业所给予的风步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受众以小众的兴趣结成圈子越来越便利,各自形成高强度的交流,这些兴趣进而得到强化,各式各样的 “亚文化”也蓬勃兴盛起来。受众会越来越倾向于只去接触符合自己“小圈子”取向的内容。因此,如果电视节目继续以大众文化作为内容生产的基础会越来越难,也许只有少数的精品的节目能够得到大众认可。对于更多的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团队势必要以“亚文化”作为突破点以寻求发展。可以预言,今后的电视娱乐节目势必是要越来越细分的。

4.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