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媒介融合給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帶來挑戰根據 2016 年 1 月 22 日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 年 12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6.88 億,互聯網普及率爲 50.3%。藉助互聯網,新的媒介形式不斷湧現,“電視+互聯網”真正的融合的趨勢不可逆。本章從媒介融合帶來的貫穿電視娛樂節目各個階段的傳播要素、傳播環境的變化入手,分析目前電視娛樂節目發展帶來的挑戰:傳播渠道的擴充、電視傳播霸權的減弱、更多主體湧入娛樂節目製作,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在新傳播語境下,探索新的互動的技術與設計的挑戰。

1.jpg

1.1 媒介融合使電視娛樂節目的內涵複雜化目前,新媒介不斷湧現,在媒介之間的邊界日漸模糊的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的內涵有了拓展。在經過了大型晚會、明星訪談、棚內綜藝、全民競猜、全民真人秀、戶外競技秀等一波波熱潮後,我國的電視娛樂節目在媒介融合的傳播語境下,其內涵從製作主體、傳播渠道、傳播受衆等多方面都有了變化。

1.1.1 傳播渠道的極大擴充與融合2015 年網絡視頻的用戶突破 5 億①,互聯網視頻媒體、移動互聯網視頻媒體、全媒體以及自媒體的助力電視娛樂節目內容在內容與傳播渠道上都極大豐富。電視娛樂節目不再以電視作爲唯一的傳播渠道。雖然聽起來有些拗口,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從前,固定的幾十家全國性頻道,而且對每個頻道而言,黃金時段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互聯網絡讓電視娛樂節目擁有了更廣泛的展示空間:電腦、手機、平板……這些平臺都可以觀看。甚至網絡端的觀看量已經是十億點擊量級別的。①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6.萬方數據7圖 11:2014 年度網絡點擊量排名前十電視娛樂節目(來源:騰訊視頻《2014 網絡視頻年度盤點》)武漢大學的陳銘博士甚至認爲,在目前全新的傳播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前面的“電視”一詞可以去掉①。實際上,電視娛樂節目不再依靠電視作爲傳播渠道,這極大的擴大了電視娛樂節目的傳播。在過去,限於電視的龐大體積,以及必須依靠有線傳輸的方式,人們只能在家裏的客廳進行觀看。而如今,通過各類視頻網站和視頻 APP,人們可以在工作休息、外出旅行等幾乎任何場所觀看電視娛樂節目。

2.jpg

1.2 媒介融合加速電視娛樂節目渠道霸權的喪失藉助互聯網新的媒介不斷湧現,使得受衆觀看擺脫時間與地點的限制。一方面網絡視頻的用戶逐年攀升達到 5 億。另一方面電視作爲從前的“第一媒體”五年以來人均收看市場不斷下降,45 歲以下的年輕觀衆電視消費時長逐年下降,2015 年其廣告投放總量出現了首次下滑①。電視的渠道霸權逐漸喪失,電視娛樂節目勢必要更加註重受衆多屏觀看、藉助網絡不斷湧現的各類亞文化的需求。

3.jpg

1.2.1 多屏觀看成常態,電視娛樂節目要尋求互聯網端的影響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多屏傳播分散了用戶的注意力資源,把電視作爲單一傳播渠道的傳播效能呈現減弱的趨勢。電視娛樂節目在電視端的收視率下滑將成爲常態,著名諮詢公司“艾瑞諮詢”2015 年發佈的《在線視頻用戶跨屏研究白皮書》,其中提到在電腦、手機和平板三個播出終端中,有 84.2%的受衆是三屏或者雙屏使用,在線視頻多屏觀看成爲主流。故此,電視娛樂節目收視率、收聽率下滑,將是一種新常態。電視娛樂節目想要保持影響力,需要探索更多適合電腦觀看、手機以及平板屏展現與互動的的形式。

1.2.2 受衆興趣分流,電視娛樂節目要滿足各類“亞文化”需求電視作爲過去最強有力的大衆傳播媒介,傳統意義上它一直在傳播、塑造的是一種“大衆文化”,或者說“主流文化”。我們也可以理解爲,電視娛樂節目製作的基礎也是滿足絕大多數受衆的一般取向。然而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包括電視娛樂節目在內的其它電視內容對社會文化的影響正在減弱。以《央視春晚》爲例,從 1984 年開播至今,被譽爲承載了幾代人的成長記憶,每一屆都能創造不少流行語、大熱明星。然而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的《央視春晚》的這種影響力在急劇下降,伴隨而來的還有無數的嘲諷與差評。其原因在於,受衆已經改變,已經不滿足於被電視灌輸文化。大衆文化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步入互聯網時代之後,受衆以小衆的興趣結成圈子越來越便利,各自形成高強度的交流,這些興趣進而得到強化,各式各樣的 “亞文化”也蓬勃興盛起來。受衆會越來越傾向於只去接觸符合自己“小圈子”取向的內容。因此,如果電視節目繼續以大衆文化作爲內容生產的基礎會越來越難,也許只有少數的精品的節目能夠得到大衆認可。對於更多的電視娛樂節目製作團隊勢必要以“亞文化”作爲突破點以尋求發展。可以預言,今後的電視娛樂節目勢必是要越來越細分的。

4.jp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