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青楼史》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青楼,在一般人眼里那都是藏污纳垢之地。但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青楼并不能等同于妓院。里面有很多女子都是卖才不卖身的。而且,这青楼和别的行业一样,也都有祖师爷。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青楼是齐国的管仲设立的。当时称为女市,其主要作用是两个,第一,凡是进青楼消费的男人,都要交花粉税。是的,在青楼里工作的女子是不用交钱的,管仲只向那些消费者收税。据说这样做能有效提高齐国的财政收入。第二,开设青楼可以解决大量女奴的就业问题。

管仲说了,这青楼属于国家正规合法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国营企业,里面的工作人员称为女闾,其来源全是女奴。请注意,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通人家的女孩可是不能当女闾的哦!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都城临淄,共有七家女市,每个市里大约有100个女闾。这规模还是挺大的。

另外,这时的青楼职能比较单一,这些女闾也都是纯粹的妓女。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的青楼女子,都把管仲当作这一行业的祖师爷。但是到了清朝时,这青楼可就不一样了。这里不光能风花雪月,也是文人骚客休憩和广大闷骚的知识分子们舞文弄墨的好地方。所以,很多青楼里都培养了大批德艺双馨的女子。

比如说在1904年获得《繁华报》花榜第三名的青楼女子李金凤。还有上海名花雪飞七娘周爱真等。至于其出身,也不再都是穷苦的,有些青楼女子甚至出生于书香世家。比如说,晚清有个叫李萍香的青楼女子,父亲是当时的礼部侍郎,她自己则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擅长学女红,后就读于上海棋盘街双贵堂女校。但后来由于交友不慎,堕入风尘。

说完了这些,想必小伙伴们都明白了吧,为何清代学子在考状元前都要去趟青楼?因为在那儿,他们可以缓解压力,可以放松身心啊。而且,这青楼里的女子也和他们一样,喜欢舞文弄墨,吹拉弹唱,在这儿,这些学子们很容易找到归属感呢!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个叫赵以炯的贵州人,是清光绪十二年的状元。

在参加殿试前,他就去逛了下青楼。此事后来被慈禧知道了。于是慈禧就将其找来,质问他,说你不知道读书人是不能去青楼那种地方的么?赵以炯却振振有词,说我去那儿,并没有做啥伤风败俗的事,我是去放松心情的。然后巴拉巴拉讲了一大段自己逛青楼的具体活动和心理感受。慈禧听后觉得此人坦率得可爱,再加上他又是李鸿章推荐的,便将其列为了状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