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周勃、灌嬰等人對漢王說:“陳平雖然外表俊美如裝飾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卻未必有什麼真才實學。我們聽說陳平在家時曾與他的嫂子私通;爲魏王做事時因不能被容納而逃走去投奔楚國;在楚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來降漢。現在大王您卻這麼器重他,授給他很高的官職,命他來監督各部將領。我們獲悉陳平接受將領們送的金錢,金錢給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較好的對待,金錢贈得少的人就會遭到極差的待遇。如此看來,陳平是個反覆無常的亂臣賊子,望大王您明察!”漢王於是對陳平有了猜疑,即召他的引薦人魏無知前來責問。魏無知說:“我推薦陳平時說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現在所責問的是他的品行。如今若有人雖具有尾生、孝已那樣守信義、重孝順的品行,卻無對決定勝負命運有所補益的才能,陛下又哪會有什麼閒心去使用他啊!現今楚漢抗衡,我薦舉腹懷奇謀異計的人,只是考慮他的計策是否確實對國家有利,至於私通嫂子、收取賄賂,又有什麼值得去懷疑的呢!”漢王隨即再召陳平來見,責問他說:“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離開,如今又來與我共事,守信義的人原本都是這樣地三心二意嗎?”陳平說:“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採納我的主張,所以我才離開他去爲項羽服務。項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寵愛的人,不是項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謀的人他也不用。我聽說漢王能夠用人,因此纔來歸附大王您。但我赤條條空手而來,不接受金錢就無法應付日常開銷。倘若我的計策確有值得采納的地方,便望大王您採用它;假如毫無價值不堪使用,那麼金錢還都在這裏,請讓我封存好送到官府中,並請求辭去官職。”漢王於是向陳平道歉,重重地賞賜他,授任他爲護軍中尉,監督全軍所有的將領。衆將領們便也不敢再說三道四的了。

一、兩人彙報陳平的不是比一個人更有力度。二、陳平不對的地方有三點,一是沒有真才實學,二是生活不檢點,三是不忠誠,隨意事主,四是受賄。三、漢王先是問引薦人魏無知詢問,再找陳平本人。四、魏無知觀點是人無完人,且沒有確鑿證據。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打敗楚王。五、陳平自辯,自已頻繁換主人是因爲他們都不是善於採納下屬意見的人,間接表明漢王是善於納言的人。六、收的錢財都放在一個地方,只要是漢王想要隨時可以拿去。

這件事主要是周勃和灌嬰沒有抓住陳平實質性的問題,如果是一個人隨時威脅漢王的權力,或者有可以拉出部分軍隊出去單幹,隱那漢王的處理手法絕不會像現在這樣,漢王當前需要的是對外打敗楚王,對內鞏固自己的權力,而陳平對漢王的用處就是監督將領,讓他們忠誠於漢王。因爲新加入漢王集團,得到權力太快,得罪了周勃和灌嬰,也可能是陳平在行使監督權的時候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才向漢王陳述陳平的不是。但他們都沒有抓住關鍵點,這樣的說別人壞話只會把矛盾擺在明處,不會對陳平造成任何的傷害。陳平面對別人的誣陷,也顯得不慌不忙,因爲他也知道,他們說的不是能置人死地的方面。附原文:周勃、灌嬰等言於漢王曰:“陳平雖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無益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聞漢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爲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漢王乃謝,厚賜,拜爲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