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聲的確微弱,聽見沒聽見都分不清,

而我就像愛那汽笛一樣愛你。

——村上春樹

女孩問男孩:“你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

少年想了想,用沉靜的聲音說:“半夜汽笛那個程度。”

少女默默地等待下文——裏面肯定有什麼故事。

“一次,半夜突然醒來。”他開始講述,“確切時間不清楚,大約兩三點吧,也就那個時間。

什麼時候並不重要,總之是夜深時分,我完完全全孤單一人,身邊誰也沒有。

請你想象一下:四下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就連時鐘聲都聽不見,也可能鐘停了。

我忽然覺得自己正被隔離開來,遠離自己認識的人,遠離自己熟悉的場所,遠得無法置信。

在這廣大世界上不爲任何人愛,不爲任何人理解,不爲任何人記起——我發現自己成了這樣的存在。

即使我就這麼消失不見,也沒有人察覺。那種心情,簡直就像被塞進厚鐵箱沉入深海底。

由於氣壓的關係,心臟開始痛,痛得像要咔哧咔哧裂成兩半。這滋味你可知道?”

少女點點頭。想必她是知道的。

少年繼續說道:“這大概是人活着的過程中所能體驗到的最難以忍受的一種感覺。

又傷心又難受,恨不得直接死掉算了。

不不,不是這樣,不是死掉算了,而是假如放在那裏不管,就真的死掉了,因爲鐵箱裏的空氣越來越稀薄了。

這可不是什麼比喻,是真的。

這也就是深夜裏孤單單醒來的含義。這你也明白?”

少女再次默默點頭。少年停了一會兒。

“不過當時聽見很遠很遠的地方有汽笛聲,非常非常遙遠。到底什麼地方有鐵路呢?

莫名其妙。總之就那麼遠。

聲音若有若無,但我知道那是火車的汽笛聲,肯定是。

黑暗中我豎耳細聽,於是又一次聽到了汽笛聲。很快,我的心臟不再痛了,時針開始走動,鐵箱朝海面慢慢浮升。

而這都是因爲那微弱的汽笛聲的關係。

汽笛聲的確微弱,聽見沒聽見都分不清,而我就像愛那汽笛一樣愛你。”

村上春樹

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羣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

編輯 / 李靜

來源 / 摘自超短篇小說集《夜半蜘蛛猴》(原題《關於半夜汽笛或故事的效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感謝你的閱讀,晚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