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一直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古至今,仙鶴一直被認爲是長壽、延年等長命百歲的象徵。同時,鶴因爲仙風道骨,爲羽族之長,被稱爲“一品鳥”。在山東青州博物館就收藏着兩隻體型巨大的鐵仙鶴,這對鐵仙鶴的誕生離不開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張三丰,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明朝時期,鎮守着山東青州的第四代衡王名叫朱載封。公元1584年,朱載封在城牆上貼了一份告示,命令山東青州各個級別的官員尋找一個叫張三丰的人,一旦尋訪有功,必將重賞黃金萬兩。

張三丰是誰?值得衡王這麼大費周章的尋找?

張三丰是明朝的道士,名君寶,因爲他的衣着髒污,做事隨意,人送外號張邋遢。傳說張三丰的身形是“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也就是長着一對大耳朵和大眼睛,眉毛鬍子和頭髮都像劍戟鋼針一樣豎立着。古代民間關於張三丰的傳說有很多,比如說他無論寒暑交替,只穿着單衣雲遊四處,衆多傳說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精通長壽仙術。

明朝的皇帝都非常信奉道教,都渴望着擁有道家仙術,能讓自己長生不老。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都曾昭告天下,數次尋訪長生不老的仙人張三丰,作爲龍子的龍孫衡王朱載封,自然也不能落後,也開始極力尋找這位仙人。

傳說,一年青州遭遇了大災,莊家顆粒無收,老百姓都食不果腹,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倒在了村邊,身邊還跟着一隻奄奄一息的白鶴。

一位村民路過,不忍看老人和白鶴就這樣餓死,從家中拿出了最後一天小米熬成粥,讓老人和白鶴喝了下去,喝了粥的老人和仙鶴都甦醒過來瞬間恢復了精神,這時,老人開口說話,向時松說道:“我就是人稱‘張邋遢’的張三丰。多謝救命之恩,你有什麼心願儘管說出來,我盡力幫你達成。”村民只從大家口中聽說過這位仙人,哪想到就遇見了真人,嚇得他撒腿就跑,也沒留下什麼願望。

此後就再也沒人見到過張三丰,但這個離奇的故事卻傳到了朱載封的耳朵裏,他認爲青州有張三丰的救命恩人,那他就一定會再次回到這裏報恩。於是,他命人修建一座道觀來紀念這件事。爲了顯示自己的虔誠,朱載封還特意下令,讓工匠鑄造一隻舉世無雙的巨型仙鶴,供奉在道觀中。

只可惜朱載封建造的仙鶴沒有招來張三丰,卻爲自己叫來了死神。就在仙鶴鑄成的第二年得了急病,一命嗚呼,撒手歸西了。事已至此,這場求仙的荒唐事本該落下帷幕了,誰知,那些深信長生不老之術的皇帝后妃們卻心有不甘,在衡王死了三年後,即公元1587年,又命人鑄造了一隻一模一樣的鐵仙鶴,以繼續尋找張三丰,求得長生之術。

就這樣,原本單隻的仙鶴就在衆人渴望長生的殷切期盼中湊成了一對,那些下令鑄造仙鶴的王侯貴族們最終也沒有得到長生不老的法寶,各個相繼離世,唯有兩隻仙鶴,在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雨後,仍保存完好,矗立在青州博物館內,真正做到了長生不老,容顏不改。

歡迎聯繫轉載、投稿

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