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人而不可與立,彝倫【彝倫,漢語詞彙。拼音:yí lún,釋義:1、常理;常道。2.指倫常。3.謂成爲表率、成爲典範。4.指銓選官吏。出自《書·洪範》】斁【斁 [dù]

〈動〉

敗壞

法斁而不知理。——明· 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斁圮(敗壞,毀壞。斁敗,斁壞);斁倫(敗壞倫常)

另見 yì

斁 [yì]

〈動〉

厭棄;厭倦

遂作祭文,有“魂魄累王,作配神主,與王英靈,永遠無斁”之語。——《西湖二集》

又如:斁遺(厭棄)】也【按:一個國家,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那麼這個組織或者是國家,你就不要去爲他效力了。這也是考察一個組織是否可以就職的標準之一。爲什麼這麼說呢?王夫之認爲是這個組織的倫理綱常壞掉了。用我們的話說就是這個組織的文化壞掉了。一個組織運行的基本原則已經不存在了。這也是由表及裏的觀察一個組織的方法。畢竟,什麼樣的組織機構也是靠人來支撐的。這點永遠不會錯。在提出這個基本看法之後,王夫之開始進入正題了。】。

韓安國泣請於梁王,而羊勝、公孫詭伏誅;田叔悉燒獄辭,而梁王之罪解【按:先提出要討論的史實。】。以誠信行於家國骨肉之間,彝倫危而得安【按:這裏王夫之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個組織機構運行是否平穩,其組織文化是否穩定,是否健康,關鍵在於其運行是否以誠信爲本。將誠信作爲組織的運動存在的核心基礎地位。當然,這裏是說韓安國和田叔二人本身都是以誠摯的態度,來解決這個事情的。其中沒有懷着詭詐之心。這是劉武危機得以解決的根本原因。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而劉武遇到了好人了,而且是一大堆好人。都說好話,都往好的方面努力,這事情的結局就壞不了了。千古史乘,一件事情中遇到這麼多高智慧的好人,真是不多見的。比如同樣是哥兄弟關係,曹丕和曹植就沒有這麼幸運。其實他們的當時所處的環境還是真差不多,上面也是有個太后的。可是那個卞太后的影響力就遠不如這個竇太后了。】;漢之人才,所以卓越乎後世也【按:這是王夫之的看法,是否如此我們就不計較了。】。鄒陽見王信而讎【1.校對文字:校~。~校。~定(校對並加以考證)。

2.同“仇1”。

3.同等:“史高與金安上……皆~有功”。

4.售,給價。

5.應對:~問(辯駁問難)。

6.古同“酬”,酬酢。這裏應該當作“出售”講,就是出賣自己的計謀。】其說,策士之小慧耳【按:王夫之並不認可鄒陽這個人。認爲只是個策士。用今天更準確易懂的話說就是投機分子,耍小聰明的。《獄中上樑王書》,情意懇切,在哀婉悲嘆之中包含着激憤感慨。文中反覆徵引史實,詞采華麗,多用排偶,有戰國策士說辭氣味。《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可能即因此把鄒陽列入縱橫家。看來王夫之可能是上了班固 當了。當然這是古人的看法,我們恰恰看重的是文中的忠信,這是古人和今天人的不同。而且班固漢書中說鄒陽有七篇文章呢。肯定當時看到的比我們今天的多。如果站在古人角度,鄒陽先去吳國,後來梁國,始終沒有去長安,這也確實說明他可能還是策士派,就是玩縱橫術的。而縱橫派其實是與統一派相對立的。也就是基本立場不同吧。所以王夫之對鄒陽不感冒。】

。假天性合離之權於閨房,陽之智與勝、詭等;自詫【1.驚訝,覺得奇怪:~諤。~異。驚~。~爲奇事。

2.誑,欺騙:甘言~語(甜言蜜語,誑騙人的話)。】其巧,而不知適成乎亂【按:這是王夫之的看法。其邏輯是既然你是策士派,那麼你的建議也是充滿了詭詐的。用今天的話說,王夫之的這個邏輯沒毛病。但是我們得看到,鄒陽,安國,田叔,劉嫖,這四個人其實是從四個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在某種角度上來說是不可代替的。正是展現了四個角度,也充分展現了劉武和景帝矛盾的複雜性,全局性,深刻性,危險性。這是通鑑的編輯的好處,讓我們得以全貌地看到這個事情的發展。韓安國是從劉武的安危角度來講的,所觸動的是劉武。這是一方當事人。而且是事情的主要一方。田叔則是從替景帝考慮的這個角度切入的,他給景帝提出了一個景帝不能解決的問題——殺了劉武,竇太后不幹,你怎麼應對老孃呢?這個任務誰也幫不上忙,只能您自己抗。結果景帝是不敢抗的。這兩個人,其實都是外人。都是局外人。這是他們的共同點。雖然客觀,方法也對,但是是進入不了場面上的,說白了這些話都不能當着竇太后說。既然不能當着竇太后說,那麼老太太的心裏的疙瘩那就無法解開。兄弟的矛盾已經讓老太太對皇帝耿耿於懷了。所以,現在就缺一個能在老太太面前說話的人。這個人是誰,可是太重要了。劉嫖是不合適的。因爲她不好協調景帝和劉武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向着誰,都不落好。所以她最後的任務是把劉武送到宮中。既讓大家見了情又沒有表現出對誰好對誰不好,沒有表現出在景帝和劉武之間的傾向來——弟弟來到我這裏,我當姐姐的,總不能往外轟,送到娘這裏,任憑娘發落,跟我沒有關係。景帝就是有埋怨,也不能怎麼着。他不能說他姐姐把劉武送到老太太這裏是錯。可以說劉嫖是畫句號的,而不是解決過程的。因此,諸多是非曲直,她是不變參與的。做到能參與又不得罪任何一方,已經是非常難得了。因此,鄒陽讓王信——漢武帝的又一個二百五老舅爺出馬,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是讓老太太心氣順的一關,如果老太太心情不好,心氣不順,可以說,前面的事情都白做了。當然,王皇后,就是武帝的母親是不方便出面的。因爲他是大嫂。這種事必須得是局外人,但是又得和內廷有關係。一句話讓誰說,其結果是不一樣的。而王信就具備了這些要求:大舅子,對於景帝和劉武來說是外人,但是又有親戚關係。親戚恰恰是介於外人和家裏人之間。所以他的話就既有客觀性,也容易讓景帝和內廷知道。這是田叔和韓安國所不具備的身份。其實,王信說這件事情,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王家其實是景帝和劉武鬥法結果的最大受益人,這纔是問題的核心。你們這個受益人還不該有所表示嗎?可以說,鄒陽是抓到問題的實質了。而也只有王信才能光明正大地給景帝這個臺階下。前面說了,韓安國和田叔是不方面在大庭廣衆下談的。而王信這個大舅哥卻是可以。王信既給景帝下了臺階,又對後宮竇太后那裏表明了態度——我們並不會對失敗的劉武窮追猛打。這才讓老太太安心。可以說,王信這裏纔是所有問題解決的最後一腳球。大舅哥的話,景帝你不能不聽吧?如果不聽,那麼老太太就有話說了,因爲老太太和兒媳婦這邊統一戰線了。其實這就是個套,套住老太太而已。要讓老太太心氣順,還得體面的結束這個,而大舅哥和老太太站在一起,就十足地給老太太找回了面子了。搞了一個虛假的大舅哥和老太太的統一戰線這種局面,對外,景帝就自然有理由說,你看,不是我不追究,而是我實在抵擋不過這個統一戰線,皇帝也就好順坡下驢了。到此,纔是全都是按照家務事來處理的,全都是家裏的人。這個問題也只有按照家務事來處理,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務事,就不能有外人來攙和,這就是韓安國和田叔最大的不足之處。他們是局外人,雖然客觀,但是也沒有利益關係。而家務事,就是各方面都有利益關係的。讓一個有利益關係的人來說話,這和讓這些沒有利益關係的局外人來說話,那自然完全不同。這就是王信這個二百五國舅的獨特價值。鄒陽確實眼光厲害。綜合來看,韓安國看的遠,田叔看的全,鄒陽看的精準!劉嫖會搞平衡。】。安國也,叔也,守貞以全仁孝之大者也,非佞人之得有功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