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34人組成的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順利抵返上海。此次考察歷時超過5個月,圓滿完成了各項考察任務。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此次考察完成了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選址奠基及前期建設任務:恩克斯堡島新站臨時建築和臨時碼頭的搭建,實現了發電、海水淡化、通訊等功能,並於今年2月舉行了新站選址奠基儀式。

據瞭解,考察隊由“雪龍”號船、內陸隊、大洋隊、航空調查隊、綜合隊、新站建設隊、阿蒙森海調查隊、第33次中山站越冬隊、長城站越冬隊、“向陽紅01”號船等組成。此次考察歷時164天,總航程3.8萬餘海里,考察隊先後在羅斯海、中山站、普里茲灣、戴維斯海、阿蒙森海等區域開展了海陸空立體協同考察,取得了豐碩的考察成果。

圍繞國際關注的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重要水團與環流、海洋生態系統等問題,考察隊開展了業務化調查,取得重要調查成果。在南極半島海域和戴維斯海首次檢測出微塑料;在普里茲灣冰間湖、埃默裏冰架前緣海域、羅斯海等海域,取得了大量相關調查數據。

此外,本次南極考察首次實現“雪鷹601”固定翼飛機運載大規模人員進出南極中山站。據統計,“雪鷹601”總計執行80次起降。其中,在科研觀測方面,“雪鷹601”共完成19個架次的飛行觀測,累計飛行超過4.5萬公里。考察隊還組織實施了史上最遠距離(距中山站38公里)的直升機卸貨作業,卸運物資和燃油453噸,運回科學樣品和廢棄物74噸,完成了中山站補給任務,同期全面實施了中山站夏季科考、航空調查、後勤保障工程和考察站越冬交接工作。

文/本報記者 李巖 供圖/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