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备一再投靠他人(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困境中求生存,借力发力,表现了他于仁厚之外,还有能坚忍、通权变的领袖能力。孙权只是把刘备看作前来投奔自己的,就像当初刘备在袁绍、曹操和刘表手下那样。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国人物里,

有人倾仰曹操的雄才伟略、机警权变;

有人追崇刘备的宽厚仁德、坚忍图成;

有人折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忠心为国;

也有人偏爱贾诩的算无遗策,经达权变;

刘备,三国时期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身边从来不缺乏大将名家的身影: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独得二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姜维、黄忠、魏延等一众名将更是对他死心塌地,誓死追随。

刘备麾下名将如云

然而小编第一次看三国,总觉得刘备打仗不是在逃跑,就是在逃跑的途中。

当然,这只是看了个热闹,对历史人物的评断不能独立在某一个事件当中。

刘备虽是行伍出身,实则不会打仗。曹操手下的人就曾说刘备是“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可是,自出道以来的20多年,刘备在江湖上的美誉度,却因为他一次次的失败而不断提升。刘备赢得了人才,赢得了人心,赢得了仁厚的美名。能如此,必然不会仅是个仁德之人就行的。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赤壁之前,刘备很少有得意的日子。赤壁之战期间,刘备以及关羽、刘琦(刘表长子,其手下军队万余人归于刘备)仅有两万人,周瑜所动员的军队也只有三万人,照理说,二人出兵相当,确实是孙刘联盟。

可是,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没有把刘备真正作为一方而平等相待。孙权只是把刘备看作前来投奔自己的,就像当初刘备在袁绍、曹操和刘表手下那样。这是导致孙刘二家为荆州问题大动干戈的原因之一。

当初刘备投靠曹操,是被吕布所逼,曹操遇之甚厚,表授豫州刺史、左将军,礼之亦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刘备后来称刘豫州、左将军,就是本乎此。豫州在河南,是曹操的地盘,刘备任豫州刺史,只是虚名。刘备心知肚明,所以他从来就没有想在曹操手下安安心心地过日子。

为什么?曹操不会放过他。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当今之世,堪称英雄的唯有你刘使君和我曹操啊,“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袁绍之流,是不能算的。

刘备筷子被吓掉

这番话把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下了地。我们佩服曹操的眼力,更要赞赏刘备的柔术,他毕竟瞒过了曹操的眼睛,逃了出来。

接着刘备去了袁绍麾下。袁绍除了派人前往迎接之外,他自己也到两百里之外亲迎之,可见对于刘备的重视。刘备于袁绍之子袁谭有恩(袁谭举茂才,刘备是恩主),可是,尽管如此,袁曹还没有分出胜负,刘备就“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

为什么刘备暗中谋划离开袁绍呢?

因为他自己不能俯首于袁绍,袁绍也不可能放心于刘备。官渡之战结束后,刘备就投奔荆州刘表而去。

可是,刘备在荆州深为刘表所忌惮。从刘表等人身上,我们看出汉末名士的不堪。“景升父子皆豚犬”(叶剑英诗句),此言不虚。曹操出兵东北的乌桓,刘备建议乘许下空虚,袭击曹操的后方。刘表犹豫不决,失去了机会。刘表的这种态度,被郭嘉等人看得一清二楚,故建议曹操放心前行。刘表身居天下要冲,采取中立态度,实际上是坐以待毙。

荆州城

刘备在荆州一共有七年时间,这期间他广结恩信,又先后得到了徐庶、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就等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刘表去世后,曹操南下,荆州局势崩盘,孙权暴露在曹操的打击之下,从而给了刘备新的机遇。

《短歌行》

曹操屯军于江北的乌林(今湖北洪湖市境内),其著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处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赤壁之战前与诸将宴饮时的兴会之作。据说其中的“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很不吉利的征兆。接着,黄盖诈降,火烧曹营,刘备从陆路、周瑜从水路,并进追击,曹操大败而逃。孙刘联军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刘备一再投靠他人(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困境中求生存,借力发力,表现了他于仁厚之外,还有能坚忍、通权变的领袖能力。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之末有段评语,除了赞扬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善用之外,还特别提出,“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比起曹操的雄才武略,刘备确实要甘拜下风。“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厚德方可载物,再加上他“折而不挠”的品节,最终成就了一番偏安的霸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