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備一再投靠他人(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困境中求生存,借力發力,表現了他於仁厚之外,還有能堅忍、通權變的領袖能力。孫權只是把劉備看作前來投奔自己的,就像當初劉備在袁紹、曹操和劉表手下那樣。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然折而不撓,終不爲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三國人物裏,

有人傾仰曹操的雄才偉略、機警權變;

有人追崇劉備的寬厚仁德、堅忍圖成;

有人折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忠心爲國;

也有人偏愛賈詡的算無遺策,經達權變;

劉備,三國時期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蜀漢的開國皇帝,他的身邊從來不缺乏大將名家的身影: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獨得二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姜維、黃忠、魏延等一衆名將更是對他死心塌地,誓死追隨。

劉備麾下名將如雲

然而小編第一次看三國,總覺得劉備打仗不是在逃跑,就是在逃跑的途中。

當然,這只是看了個熱鬧,對歷史人物的評斷不能獨立在某一個事件當中。

劉備雖是行伍出身,實則不會打仗。曹操手下的人就曾說劉備是“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可是,自出道以來的20多年,劉備在江湖上的美譽度,卻因爲他一次次的失敗而不斷提升。劉備贏得了人才,贏得了人心,贏得了仁厚的美名。能如此,必然不會僅是個仁德之人就行的。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劉備一生的轉折點。赤壁之前,劉備很少有得意的日子。赤壁之戰期間,劉備以及關羽、劉琦(劉表長子,其手下軍隊萬餘人歸於劉備)僅有兩萬人,周瑜所動員的軍隊也只有三萬人,照理說,二人出兵相當,確實是孫劉聯盟。

可是,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沒有把劉備真正作爲一方而平等相待。孫權只是把劉備看作前來投奔自己的,就像當初劉備在袁紹、曹操和劉表手下那樣。這是導致孫劉二家爲荊州問題大動干戈的原因之一。

當初劉備投靠曹操,是被呂布所逼,曹操遇之甚厚,表授豫州刺史、左將軍,禮之亦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後來稱劉豫州、左將軍,就是本乎此。豫州在河南,是曹操的地盤,劉備任豫州刺史,只是虛名。劉備心知肚明,所以他從來就沒有想在曹操手下安安心心地過日子。

爲什麼?曹操不會放過他。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說,當今之世,堪稱英雄的唯有你劉使君和我曹操啊,“本初之徒,不足數也”——袁紹之流,是不能算的。

劉備筷子被嚇掉

這番話把劉備嚇得筷子都掉下了地。我們佩服曹操的眼力,更要讚賞劉備的柔術,他畢竟瞞過了曹操的眼睛,逃了出來。

接着劉備去了袁紹麾下。袁紹除了派人前往迎接之外,他自己也到兩百里之外親迎之,可見對於劉備的重視。劉備於袁紹之子袁譚有恩(袁譚舉茂才,劉備是恩主),可是,儘管如此,袁曹還沒有分出勝負,劉備就“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

爲什麼劉備暗中謀劃離開袁紹呢?

因爲他自己不能俯首於袁紹,袁紹也不可能放心於劉備。官渡之戰結束後,劉備就投奔荊州劉表而去。

可是,劉備在荊州深爲劉表所忌憚。從劉表等人身上,我們看出漢末名士的不堪。“景升父子皆豚犬”(葉劍英詩句),此言不虛。曹操出兵東北的烏桓,劉備建議乘許下空虛,襲擊曹操的後方。劉表猶豫不決,失去了機會。劉表的這種態度,被郭嘉等人看得一清二楚,故建議曹操放心前行。劉表身居天下要衝,採取中立態度,實際上是坐以待斃。

荊州城

劉備在荊州一共有七年時間,這期間他廣結恩信,又先後得到了徐庶、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就等一個出頭露面的機會。劉表去世後,曹操南下,荊州局勢崩盤,孫權暴露在曹操的打擊之下,從而給了劉備新的機遇。

《短歌行》

曹操屯軍於江北的烏林(今湖北洪湖市境內),其著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處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赤壁之戰前與諸將宴飲時的興會之作。據說其中的“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很不吉利的徵兆。接着,黃蓋詐降,火燒曹營,劉備從陸路、周瑜從水路,並進追擊,曹操大敗而逃。孫劉聯軍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劉備一再投靠他人(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困境中求生存,借力發力,表現了他於仁厚之外,還有能堅忍、通權變的領袖能力。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之末有段評語,除了讚揚劉備的弘毅寬厚、知人善用之外,還特別提出,“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比起曹操的雄才武略,劉備確實要甘拜下風。“然折而不撓,終不爲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三顧茅廬

厚德方可載物,再加上他“折而不撓”的品節,最終成就了一番偏安的霸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