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李天院士與世長辭,十分悲痛。李天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氣動力專家,也是平易近人的尊長。他強烈的事業心、嚴謹治學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這些在航空工業瀋陽所成長起來的航空人。從1992年開始,我曾跟隨李天院士參加過對俄合作工作。那些與李天院士在一起工作的珍貴記憶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至今仍浮現在我眼前。

  悉心的關懷與培養

  剛入所不久,我常看到李天院士的辦公桌上總是擺放着一疊疊的外文資料,後來才知道當時李天院士主管預研工作,正在開展對俄合作。1992年,我與王永慶、黎軍被所裏派往俄羅斯學習俄語。當時沒有出國外匯,所裏按出差標準給了我們點兒生活費。李天院士對我們說:“生活苦點,能喫飽就行,關鍵是要把俄語學會。”李天院士的鼓勵與教誨,對我們3個人能在艱苦的環境裏完成半年的學習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1993年,當時的翻譯工作非常忙,而且人手很少,李天院士就找到我。由於學習俄語的時間還不長,我對直接翻譯航空專業詞語心裏很沒底,他看出了我的畏難情緒,對我說:“現在找不到翻譯,你就上吧,必須經過這樣的實踐鍛鍊才能成熟。”短短几句話,卻給了我很大信心,我趕快抓緊學習專業詞彙,全力以赴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由於李天院士的積極培養,瀋陽所後來出現了包括李明華、曾東娟、李志這樣能力出衆的航空俄語翻譯團隊,爲後續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1995年,李天院士從自己主管的課題中拿出經費,派我與曾東娟一起去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學習。經過北京時,得知簽證還沒下來,要再等3天。李天院士知道後讓我們先回瀋陽與家人再多團圓兩天,我們沒想到的,李天院士全替我們想到了。

  踏實的作風與品格

  1998年,李明院士帶領李天、黃季墀、奚繼興等同志一起赴俄商討合作事宜。當時的談判過程十分艱苦,我們爲此做了充分的準備,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李天院士抓緊時間與專家們討論風洞試驗模型加工、試驗支持方法、天平精度等問題,當時他特別想了解飛機推力矢量技術,而俄方卻對此一字不提,總是轉移話題。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真正的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這些是永遠買不到的。這次談判後,李明、李天兩位院士及所總師系統下定決心要自己掌握核心技術,這個決策爲後續研究各種更先進戰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天院士治學嚴謹,正直坦誠。既是一個令人尊重的學者,又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那時的翻譯工作非常艱苦,談判要全天進行,幾天時間就要譯出一大本資料。但在李天院士的帶領下,我們熱情高漲,一點都不覺得累,總是收穫滿滿,真切感受到了他的魅力所在。

  李天院士雖然走了,但是他的預研成果爲新一代飛機的研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爲我國航空技術與世界的“並駕齊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今天,航空工業瀋陽所的飛機設計正在向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邁進,我們正以嶄新的姿態邁向新的征程。李天院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開創的事業永遠不會停止,他培養的一代代航空人,正在不斷邁向新的高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