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記者張馨研】“我希望未來的教育可以尊重差異,接納所有的孩子,並把這種差異當成一種資源,對不同孩子用差異化的教育方式,最終讓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王星星

從投入全納教育項目的開始到現在,王星星有過雄心壯志,也有過無助迷茫,但她始終堅持着內心的信仰。就像是在一個黑暗隧道里行走,她終於看到前方出口的微光。在接受環球網的整個採訪過程中,王星星語氣平和、笑容可掬,溫柔和善的眼神裏,有愛、有光、有希望,更有一份從容和堅定。

王星星在出生在山西一個普通的家庭,由於腦癱,她走路和說話跟一般人比有些不一樣。但性格的善良和樂觀讓她並不膽怯,而周圍人的溫暖和鼓勵也成爲她童年生活的珍貴的成長力量。王星星迴憶道:“我從小因爲腦性麻痹(腦癱)讓自己有很多地方和別人不同,但我覺得殘障並不是一個負面的事情。我很慶幸自己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上的都是普通學校。老師和同學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和指導,讓我受益良多。我希望可以有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可以通過全納教育的理念,更加自由、健康、快樂的成長。”

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一項宣言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全納教育作爲一種教育思潮,它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需求都會有所不同,全納教育要求教育者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也更利於充分實現每個孩子的潛能。”王星星在採訪時說道。

從2006年加入救助兒童會到現在,王星星做過很多孤殘兒童公益和教育項目。王星星說:“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便在安徽開展全納教育的嘗試,這些項目幫助很多生活在福利院、孤兒院的殘障兒童迴歸普通家庭,讓他們享受到家庭的溫暖,脫離機構化照料的模式。但是我們發現這些孩子不但需要在家庭生活,還需要融入社會生活,這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努力。”王星星說。

經過和團隊們的不斷嘗試發現,教育是消除歧視、改變的生活的起點。“我們發現,教育才是開啓孩子發展未來的關鍵鑰匙,是殘障兒童融入主流社會生活的關鍵途徑。

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救助兒童會在當地開展了很多工作,設立了緊急援助辦公室,開展緊急救援和災後重建工作,並陸續開展了一些兒童健康、保護、緊急災害應對等方面的長期項目。“很多孩子在震中受傷,我們將救助兒童會在世界各地的成功教育經驗運用到四川。我們培訓很多骨幹教師,並逐步擴大規模。2009年開始拿到了歐盟的資金支持並不斷在全國試點,開始了系統的全納教育項目嘗試,我們希望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爲當地的教育中心提供外部支持,爲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全納教育體驗。”

據瞭解,救助兒童會由傑布女士在1919年發起創立。截止到2016年,救助兒童會在全世界擁有29個成員組織,在123個國家或地區開展工作。早在1920年, 就向中國捐贈了第一筆款項約計250英鎊用於饑荒救濟。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救助兒童會在雲南省、安徽省及西藏自治區開展了社區發展、教育等項目。1995年,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辦公室從香港遷至雲南省昆明市。爲了加強與政府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和其他的組織通力合作,1999年,救助兒童會將中國項目的總部遷至北京,設立了北京代表處。

目前,全國擁有約500萬0歲到18歲殘障兒童,殘障類型和程度不盡相同,其中超過50%的殘障兒童是在特殊學校讀書。對比其他一些國家,美國在普通學校接受全納教育的殘障兒童比例大概是90%以上,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比例是在70%左右。“未來我們希望全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一體化的全納教育體系。目前我們和很多大學聯合開展教育培訓,輸出教育理念和技術,幫助項目地區搭建多部門協調的教育機制和改革方案。”王星星說道。

但是面對未來的殘障兒童教育,王星星充滿信心。她說:“中國是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第一批簽署國和批准國,去年5月份生效的修訂版的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了融合教育是殘障兒童接受教育的優先方式,得到了很多政策上的補助和支持。尤其是提出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等,還制定了具體的定量指標,比如提倡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未來,我希望社會對全納教育有更多的認同和理解。”

近年來,殘障教育出現了一些積極改變,尤其是在網絡輿論方面,理性、積極的探討在增多,我國社會成員正更多地表現出包容心和同情心。也有更多像王星星一樣從事全納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逐漸被主流社會認同,但全納教育仍有很多進步和發展的空間。“我們感受到政府越來越重視殘障兒童的教育,但是我們依然需要更多相關民政、殘聯的支持,也需要學校,還需醫院、民政機構、社會機構通力合作。就目前來看,師資力量建設是目前推進全納教育的短板,如何將目前的投入產生更多的效益也是需要我們繼續探索的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