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水滸》裏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

我們都習慣地認爲,武松是《水滸》裏的第一英雄,是不是呢?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對《水滸》的學習探究和認知的不斷提高,尤其是近些年隨着媒體的深度開放,我們對武松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通過對原著的認真研讀,尤其是對相關人物的言行分析和探究,武松這一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朗。可以說,武松並不能算是一位完美的英雄,最起碼不能算是一位真英雄。我們之所以認爲武松是位真英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比如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認知,一脈相傳的傳統評說等。我們不妨讓這一人物和《水滸》中我們熟知的魯智深、李逵比較一下。魯智深跟金翠蓮不認識,可他一聽說金翠蓮受到鎮關西的欺負,便馬上義憤填膺,然後拳打鎮關西。我們再來看李逵,李逵因爲假宋江調戲民女,回到聚義廳一通打鬧,甚至還砍倒了那杆杏黃大旗。可在武松身上,你絕看不到這種事情,看不到他扶貧濟困、見義勇爲的相關情節。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武松身上有哪些缺點:

第一,武松的出場。

武松打虎之前,來到店裏喝酒,店家說:“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喫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意思是說酒勁很大,但武松卻認爲店主人瞧不起他的酒量。你不讓我喝,我偏要喝給你看,而且一口氣喝了十五碗,口裏嚷道:“我又不白喫你的!休要飲老爺性發,通教你屋裏粉碎!把你這鳥店子倒翻轉來!”就差把人家的店給掀了,這就凸顯他爭強好勝的性格。喝了如此多的酒,晃晃悠悠走到了景陽岡,看到政府的印信榜文,這才相信店家之言不虛,心中未免有些悵然,欲待轉身再回酒店卻想:“我回去時須喫他恥笑,不是好漢。”存想了一會,注意原著是“存想了一會”,也就是停在原處,想了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也正好證明了他的猶豫不決,他也怕碰上老虎,結果還真碰上了。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武松師從名師,受過高人指點,功夫了得,最後,把老虎打死了。以上這些,只能理解爲武松打虎是迫於無奈,你不殺它,他就喫你!這是因酒而壯膽,是逼出來的“英雄”,而不是什麼爲民除害。

第二,替兄報仇。

大家都知道潘金蓮和武大郎。說實話,潘金蓮有那樣的下場,跟武松不無關係。潘金蓮被清河縣張大戶貶給了武大郎,兩個人在當地不堪地痞流氓的騷擾,搬到陽穀縣。潘金蓮開始想着,儘管武大郎再不堪,自己也要好好過日子。但是,武松一出現,潘金蓮就春心蕩漾了。小叔子高大威武、儀表堂堂,再看看自己丈夫,卻是身材短矮,人物猥獕。所以,潘金蓮便開始有意挑逗武松。如果武松會處理這些矛盾,把這事說開了,或者說乾脆逃避了,也許就不會有後邊的事。但武松當時氣得一拍桌子:“嫂夫人乾的豬狗不如的沒有倫理的事,有朝一日真惹出什麼禍端,須知武二眼裏認得嫂嫂,拳頭卻不認得嫂嫂”。這等於一盆涼水直接把潘金蓮澆了個透心涼。以至於後來西門大官人找上門來,潘金蓮終跟西門慶成了苟且之事。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武大郎死了,武松在家中私設公堂(此爲違法),在武大郎靈前找到何九叔、鄆哥這些鄰居作證,把所有事都問明白了,把口供都寫上了。然後,把潘金蓮“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尖刀去胸前一剜,口裏銜着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又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殺人且手段極爲殘忍,此爲犯罪),場面之血腥、恐怖、令人髮指。可見其武松的冷酷與無情。

第三,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

武松醉打蔣門神,好像是剷除惡霸啊,其實,也不完全是這麼回事。快活林這個地方,按現在講是個商業黃金地段。原先,金眼彪施恩在這兒開了個快活林,說白了就是讓大家喫喝玩樂的地方,他發了點財,引起了黑社會蔣門神的窺覷,施恩是個官二代,他爸爸是孟州監獄監獄長,其實這官也不小,在當時對犯人有生殺予奪之權。而蔣門神跟張督監有點關係。督監相當於今天的市公安局局長,蔣門神與張督監勾結,結果,施恩家實力不夠大,抵不住他們的力量,快活林這塊地方就被蔣門神奪了下來。施恩不甘心,可他又知道自己惹不起張督監,思之再三,便想到了黑喫黑,找到了武松來奪回快活林。從施恩開辦快活林來看,他與蔣門神都不是什麼好人,地痞惡霸之流。所以說,武松醉打蔣門神,嚴格意義上講是替黑勢力出頭,充當了黑社會的打手,這不是什麼光彩角色,更談不上扶危濟貧、剷除惡霸。只不過是施恩請他多喫了幾回飯,給了他些恩惠罷了,從這一方面看,武松是善惡不分的。

張督監因爲這事記恨在心,開始了陷害武松。最後,武松大鬧了飛雲浦,這應該說是《水滸》之中最爲出彩的一個地方,比較集中地刻畫和展示了武松的個人內心世界。這時的武松已經被黑暗的社會現實逼得忍無可忍,殺人之心特別旺盛,不僅把路上想要刺殺他的人殺了個精光,而且還闖入張督監的府裏,把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全殺了。按說,故事到這裏就該結束了,這三人跟他有仇,殺這三人情有可原,可除了這三人以外,他又殺害了十五個與此事無辜的人,像馬伕、女眷、僕人殺了個乾淨,殺到最後,刀都捲刃了。相信每位讀者或者是看電視的觀衆,看到這兒沒有不感到慘忍和殘酷的。殺完人,還蘸着血在牆上寫了一行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什麼意思?殺死這些人與打死一隻大蟲老虎一般,沒什麼區別,聯繫前者可見其殘忍成性、殺人如麻,並不是什麼大英雄。全國政協委員李海濱曾說:《水滸》這樣的電視劇應禁播,原因是它與我們時代不適應。與其他三大名著相比,《水滸》一直因表現暴力和宣揚造反而面臨諸多爭議。

在《水滸》的後半部分,武松是反對詔安的,但依舊追隨宋江去鎮壓農民起義軍,這就爲其一生追添了更多的灰色,這一人物形象值得人們的斟酌與思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