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陝西定邊縣人,出生於1606年,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小時候的是不知道也不可信,跟着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當捕快時做錯了事,被開除了。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但是犯了點事差點被斬殺,主將程洪範觀其狀貌奇異(也不知道是醜還是美)替他求情,只打了一百軍棍,但是張獻忠又失業了。

天啓末年爆發農民起義,張獻忠也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自號“八大王”。因張獻忠小時讀過書,又受過軍事訓練,爲人多智謀,果敢勇猛,很快就顯示了指揮才能,他的部衆成爲當時以王自用爲盟主的三十六營中最強勁的一個營。1637年明朝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楊嗣昌策劃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戰略,李自成在陝西遭到幾次失敗,劉國能等也在河南歸順朝廷,張獻忠在進襲南陽的戰鬥中被左良玉軍擊敗,本人也受了傷,幸被部下孫可望力救脫險,遂帶部隊退居谷城,爲了保存實力,張獻忠在谷城、羅汝纔在鄖陽,分別接受了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重舉義旗很快打垮守備谷城官軍,殺了縣令阮之鈿和巡按御史林銘球,拆毀城垣,劫庫縱囚。明朝監軍道張大經和馬廷寶、徐起祚被迫投降。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 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爲西京。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殺殉國。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作爲爲前導,兼程入關,擊敗大順軍,進佔北京。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1645年清朝用剿撫兼施的策略勸說張獻忠歸順清朝,傳來詔書說:“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意思是你以前的事我們你不管,並威脅說“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1646年爲了北上陝西抗擊清軍,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並“盡殺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撲殺之”。豪格派護軍統領鰲拜等將領,分率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出其不意,對農民軍發起突然襲擊,後來被清朝將領用箭射死。年僅40歲。

可以說張獻忠前半生反明後半期反清,而這些歸功於他還是讀過一些書的,至少懂得一些事,在正確的時候領兵造反。可惜後期幹不過清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