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购紫砂壶时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小编整理了一下最近壶友经常会问道小编的问题,在这边统一解答一下,希望对广大壶友有帮助!

新壶购置后怎样保养?

新壶购置回来后,可用细砂布稍加磨擦,千万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伤表皮(有的壶作者在出手时已作处理),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处表面的尘灰和内里的陶屑,然后放较溶的茶叶水锅里,或中连同茶叶,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直到茶水稍凉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壶土味尽去,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滋养。待完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壶自然晾干便可沏茶使用。这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实新壶到手,洗净后用开水泡上二次,即可沏茶。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去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揩擦,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粗硬的棉布擦拭,清洗时用尼龙刷。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戳坏茶壶。泡养茶壶要用心,勘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食指轻轻摁住盖沿,一旦“落帽”后果可以“设想”。平时喝茶,可以用干净毛巾擦拭,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这样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擦拭以后会有浮光,这品相玩家比较忌讳。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的。

那么怎样区分做工的好坏呢?

壶都是人做的,做一把好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两把壶放在您的面前,一把是一个人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做的,另一把只花了他半个小时,按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计,后面那把他每天可以做十几把,可以想象每天十几把的壶一定很粗糙,实际上十几元一把的壶其产量每天可以达到二、三十把,不然他就会入不敷出,无法生活。同样为了降低成本,他也不可能采用很好的泥料。而泥料则是与做工成等比的,因为泥料的好坏其价格相差很大,很难想象一把工艺很差卖到十元以下的壶能用到五六元一公斤的好泥,而做好壶的人为了达到他的工艺要求也不会去用没经过提炼的五六毛钱一公斤的甲泥。和画画一样,画画不仅仅在于“象”,而要有它的气度、神韵,紫砂壶也如此,做工到了一定程度可以随心所欲,不必要有太大提高,关键是怎样用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风格,使作品拥有自己的气度、神韵,这就是千元以上的价值相差所在。

何为灌浆壶?

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掺玛,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一般来说,手拉胚壶里面有条纹,而灌浆壶里面就没有。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注意不是所有的壶制作时都要加入高岭土的。但是手拉胚制作时就需要加。

我新买的壶为什么感觉不是那么光泽?

新买的壶外表总不及用过的那么光泽,新壶通常保留着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显得粗、燥、亮。而旧壶细、润、柔,原因是壶内石英分子在不断的冷热水交替中起着变化,再加上持壶者悠悠品茗时用手摩挲,使色泽润滑光华。旧时有些藏壶家买了壶出钱请人家先用上几年。制壶史上一些著名的陶艺家,他们能够把壶“养”大之后的相貌估准,这个就是他们技艺高超之处。所见的一些传世名壶,壶身莫不光润古雅,藏壶家称之为“色浆”。

有些紫砂壶在注入沸水的一刹那壶开裂了。这种原因是怎么造成的?

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吗?您说的这种情况属于“惊破”,是壶的里外温差太大造成的,一般来说发生在北方地区。如果泡茶的时候,事先“温壶”的话,应该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老泥和新泥哪个好?

老泥、新泥是广大壶友都存在一个误区。其实,紫砂的形成到今天都是经过了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了,都可以说是老泥。至于泥料的风化期、陈腐期倒有长短之分。紫砂都是经过几亿年的时候形成的,所谓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陈腐期上区别而已。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壶前需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久的泥料相对于陈腐期短的泥料要温润,可塑性要高一点。制好的壶一个无水色,较难看。一个有水色,较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