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於平(江蘇)

5月21日上午,任正非在深圳華爲接受媒體採訪,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他圍繞着有關華爲的熱點問題侃侃而談,“金句”不斷,引來無數點贊。

「長城評論」任正非“金句”獲贊,“常識”不應成爲稀缺品

許多人盛讚任正非的智慧與胸懷,不過,平心而論,任正非說出的那些話,大都只是一些“常識”而已。

比如,他坦承自己的小孩就不用華爲手機,“反對用華爲產品就愛國,不用就不愛國”,稱“我們制止他們瞎喊口號,不要煽動民族情緒”。

面對芯片被封鎖的困境,他說,儘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因爲我們不能孤立於世界,應該融入世界。

談到對自主創新的態度時,他說,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這個詞,我認爲,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我們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這樣才能縮短我們進入世界領先的進程。

「長城評論」任正非“金句”獲贊,“常識”不應成爲稀缺品

這些建立在正常的思維邏輯之上的“常識”,本應是現代社會的底線共識,對此,許多人其實也心知肚明。但不能不承認,某些“常識”,在當下的社會似乎成了稀缺品,以至於經任正非之口突然說出,立馬給人以振聾發聵之感。

這是任正非個人的榮光,也是整個社會的遺憾。

“常識”是什麼?常識是明白日常事理的能力,是一個人、一個民族理性思考的的工具。如魯迅先生所說:“世間許多事,只消常識,便得了然。”我們曾經歷過一個常識顛覆的時代,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其實就是一個常識不斷迴歸,不斷確認的過程。

「長城評論」任正非“金句”獲贊,“常識”不應成爲稀缺品

但隨着社會生態的演變,有一種反常識的力量也在潛滋暗長,成爲威脅社會肌體的一大隱患。比如任正非所批評的瞎喊口號,煽動民族情緒,就是目前從網絡到現實的一種流行病。擁護不擁護華爲,用不用華爲手機,居然成了愛不愛國的標籤,逼得他不得不出來,親自予以澄清。

作爲華爲的負責人,任正非沒有侷限於商業利益,更沒有沉溺於受害者心理,而是呼喚包容,呼籲開放,堅定地捍衛常識,無疑令人欣慰。但,僅有一個任正非仍然不夠,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像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需要更多媒體,更多公衆人物……站出來加入到維護常識的行列,去消解彌散的社會戾氣和仇恨,讓人們的認知迴歸正常。

「長城評論」任正非“金句”獲贊,“常識”不應成爲稀缺品

對於那些說出常識的人,無論他有怎樣的表達方式,我們的社會應當給予足夠的包容。同樣的一句話,同一種意思表達,任正非說出來可以,其他人說出來可能就不可以,顯然是不正常的。少一些“動機論”,不輕易給他人貼標籤,我們纔能有一個健康的公共討論氛圍,常識也才能在這種氛圍中生長和積澱,一點一點改良我們的社會生態。

一個企業堅守常識,才能走向成功。一個社會回到常識,才能走向文明。“常識”不應成爲稀缺品,它需要捍衛,需要重申,願任正非式的“金句”,不會成爲絕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