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一詞風靡,互聯網隨之充斥了各種“消費降級”的文章;在投資領域,人們驚訝地發現京東、騰訊、雲南白藥這些企業的收入增幅在下降,而生產二鍋頭的順鑫農業和生產榨菜的涪陵榨菜的收入增長超過了200%,似乎佐證着“消費降級”的現象。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人們對於未來的悲觀、焦慮正在流行。2018年的下半年,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無論是大的上市傢俱企業還是中小傢俱工廠,可能都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了。

上市傢俱企業增速普遍大幅放緩

8月,各大上市傢俱企業中報陸續公佈。以往增長速度喜人的定製傢俱版塊,今年普遍都增速放緩:第一梯隊的老大歐派家居營業收入48.45億,同比增長25.05%,而其他幾家雖然增速有超過30%的,但要麼去年基數少,要麼就是有獲得政府產業扶持資金。

業界預言,定製家居行業拐點已經到來,雖然定製傢俱市場規模還有很大的空間,但是現在的房地產配套、精裝修+拎包入住、整裝套餐都把定製傢俱門店的訂單截留了。這也是爲什麼現在一線梯隊的定製傢俱企業都在積極開展自己的整裝新業務,儘管前期都還在燒錢。

傳統傢俱上市企業中報顯示其經營狀況也不樂觀,在商業領域,人們都知道,看一個行業還有沒有增長空間,就看第一梯隊的標杆企業增速如何。現在上市傢俱企業業績普遍在下滑,呈現的是整個行業的不景氣,許許多多的中小傢俱企業早就已經步入了寒冬。

中小傢俱企業淨利潤下降至臨界點

大型傢俱企業雖然增速下降,但仍有一定的資金與研發、生產、渠道、品牌的規模優勢,尚能有足夠的淨利潤慢慢過渡到秋天再到冬天。而對於中小傢俱企業,尤其是小型傢俱工廠,淨利潤一再被壓縮。

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意味着要付更多的工資去請工人;社保基數的上漲,意味着平均到每個人的非工資成本投入更多;此外就別提租金的上漲、環保風暴帶來的整治成本,以及部分上游原材料廠家因環保整治倒逼引發總體產能下降,進而帶來的的原材料上漲,更別說各種稅、融資難……

只見成本漲,不見訂單增。“今年旺季的訂單,比以往最淡季的時候還要少”,筆者已不止一次聽到傢俱工廠老闆無奈的吐槽。

在一些傳統傢俱產業集散地,很多傢俱製造工廠在悄然關停、倒閉,或者依靠給電商代工勉強維持生存。其實,就算不是傢俱行業的從業人士,你也能感知到一些不景氣的現象:廠房合租、廠房尋租、出租房空置、村鎮商業街的蕭條……

在大時代浩浩蕩蕩的發展之下,大部分傢俱工廠沒能“轉型”,也沒能“升級”,而是悄然消失了,就像它們當年悄然誕生一樣

危中有機,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誰都無法逃離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關鍵是秉持什麼樣的心態,它決定了誰能在下一次經濟上漲之時一躍而起。無論是大型傢俱上市企業還是衆多的中小傢俱企業,都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過苦日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讓上市傢俱企業發展速度放慢一點,不再一味盯着攻城拔寨,一味地依靠投入去獲取增長,當他們慢下來,審視自身,就會發展淨利潤的源頭還可以是“節流”,可以是提升生產效率,做好產品和服務,管理好加盟商,由做大到做強。

而對於中小型傢俱企業,可以清晰自我定位,不再一味模仿大企業的做法,而是會將“生存”放在第一位,找到自我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放大自己的優勢,以“小而美”的特色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隨。

唯有做強,方能持續獲得高利潤,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過苦日子”的大環境下,大大小小的傢俱企業其實都站在了相對公平的起點,這個時候,比拼的不再是資源,而是內力的深厚程度。誰的內力足夠強,誰就能最先觸底反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