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眷恋秋日山野的风景,或遍野丰收或满山萧疏,景象倒也别有一番风情,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对此充满了新奇,也早已心往神之。于是在网上搜了些关于秋日山村的图片,欣赏之余,回味无穷,那种出游山野的欲望又在心中蠢蠢欲动。遂联系文友,并确定去临港开发区朱芦镇的彩沟。

对于彩沟,久闻其名,想去却一直未能前往,心中着实遗憾。此次彩沟之行自然欢呼雀跃。

342省道的车辆不少,天气有些阴霾,时不时有零星小雨敲打着车玻璃。一路上,我极力想象着彩沟的诱人景色,仿佛车窗外远远山地的某一处就是她,心情有些迫不及待,我想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我都要去发现和领略她独特的深秋之美。

到达朱芦镇,闻听去彩沟的公路正在整修,车辆无法通行,心底一沉,这次临港之行该怎么进行呢?好在接待的文友考虑周到,在经过简单的介绍后,我们采风团一行跟随他们北行十余公里--去朱芦镇的云梦山。

传说云梦山的崖顶是鬼谷子王禅给孙膑、庞涓传授兵法处,并有遗迹存留。对于鬼谷子授教的山洞,无论是传说还历史都有很多,鬼谷子的确去过很多地方,而且都收过徒弟,每停留一处,都会给后人留下传说并不断演变,而于对他授课的地方,也传得神乎其乎,不知真假,历经岁月的沧桑之后,遗迹坍塌或不复存在,或许就真成了传说。而这个云梦山又将是怎样?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驱车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停在了云梦山脚下。

山并不大,站在山脚下,就可遥望至山巅,脑海里回想着刚才资料中的介绍,我想象鬼谷子在洞中授课的情形。山虽然不高,但“有仙则名”,因为鬼谷子,心中顿时对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有了一种敬仰之情。进入深秋时节的云梦山映着褐黄,漫山枯枝败叶、杂草丛生,浓浓的秋意洒落在山间的角角落落;山脚下,梯田层层叠叠,农田里阡陌纵横,挺直的杨树站在北风中守望着静静的云梦山,瑟瑟发抖的枯草黄叶、秋收后的农田、满眼的黄沙土更增加了她历史的沧桑感。

顺着山脚下的羊肠小道,我们慢慢前行于不知何时踏出来的山间小道,又在乱石瓦砾中艰难攀爬,小道两旁丛生了许多秋日的山花、小果子,红的紫的,煞是喜人,给枯黄的山间点缀着迷人的色彩,给枯燥疲劳的登山旅途增加了些许情趣。

秋日的云梦山,黑魆魆的,静幽幽的,我们踏着这条小道探寻古人走过的痕迹,或许是沧桑的历史已被岁月风蚀,抑或是当年的情形已被风沙吞没,当我们披荆斩棘攀上山巅,站在传说中鬼谷子授课的崖洞口时,看着烟火熏黑的洞壁,洞内的乱石堆,我有些失望,茫然站在那里,像迷失在沧海桑田中,只有传说里鬼谷子授课的声音在脑海中回荡。

下山时,目测了一条布满杂草乱石的路,确定可以到山下,我便鼓足勇气,一个人穿行于云梦山中,或攀爬或跳跃在下山的路上,或静静地走行走与思考。顺利到达半山腰,山势比较平缓了,回头望去,文友们的队伍依然蜿蜒于山间,时不时听到爽朗的笑声,仿若是静静的云梦山在这个深秋时节打了个哈欠,使满目萧疏的它有了一丝丝的生气。

山脚下田地里的花生秧、地瓜秧、玉米杆,在秋风的吹拂下,不经意间,淳朴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回眸望去,童年记忆里久违的秋收场景,又浮现眼前,看,旁边农家小院,农舍、茅草屋、牛棚、黄牛、山羊……多么质朴,甚至当我闻到农家牛棚里的味道时,竟一下子被感染了,亲切地让自己不禁多看了几眼,仿佛看到孩提时代的我无忧无虑打闹的快乐身影。

下了山,与云梦山渐行渐远,回头望去,她依然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在秋风中守候着鬼谷子授课的山洞,守候着那个美丽的传说。

作者简介:

许新栋,临沂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临沂在线青藤文学总编。2010年开始写作,已创作小说、散文70余万字,作品在省市级20余种文学报刊发表,并已连续三年入选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齐鲁文学年展》,著有长篇小说《这爷俩》、小说集《迷途》,主编2012年、2014年《青藤文集》。作品获2016年度《齐鲁文学作品年展》优秀奖、2016年度《洗砚池》文学奖,临沂文学2015、2016年度先进工作者,临沂市第二届“十佳”青年文化工作者。

来源于:南府梅园--许新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