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久久,乃復有佛”,這不是說,在這個物理世界上,要經過無量萬年,方得有佛出世,而是說,菩薩修行要經過無量劫數,方得自性現前,方得彼佛現前。多劫修行,方得有佛,我於此世,示現成佛,宣說經教,指示心要,斷除疑惑,拔除愛根,杜絕惡源,遊步三界,了無掛礙,指示衆生,涅槃妙道,顯示綱領,明明瞭了,接引羣蒙,同生極樂,了脫生死,究竟涅槃。

一世修行,往生彼國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原文】

佛告彌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爲大善。天下久久,乃復有佛。今我於此世作佛,演說經法,宣佈道教,斷諸疑網,拔愛慾之本,杜衆惡之源,遊步三界,無所掛礙,典攬智慧,衆道之要,執持綱維,昭然分明,開示五趣[1],度未度者,決正生死,泥洹之道。

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修菩薩行,欲度衆生,其已久遠,從汝得道,至於泥洹,不可稱數。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衆,永劫已來,展轉五道,憂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復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吾助爾喜。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淨,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爲自然,次於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爲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章旨】

次第進道,歷劫勤苦。今遇頓法,千載難逢。既遇頓法,依此修行。一機來臨,當下見性。

【譯文】

佛告彌勒:“汝言是也。若有衆生,迴心向佛,實爲大善。多劫修行,方得有佛,我於此世,示現成佛,宣說經教,指示心要,斷除疑惑,拔除愛根,杜絕惡源,遊步三界,了無掛礙,指示衆生,涅槃妙道,顯示綱領,明明瞭了,接引羣蒙,同生極樂,了脫生死,究竟涅槃。

彌勒當知,無量劫來,汝作菩薩,欲度衆生,已經久遠。從汝得道,至於涅槃,其間劫數,不可稱量。汝與十方,一切衆生,無始以來,輾轉五道,歷盡勤苦,說之不盡,直至今日,生死不絕。汝今值佛,受佛教化,又復得聞,無量壽佛,善哉善哉,吾助汝喜。

汝可思維,生老病死,痛苦惡露,不淨諸事,無可樂着,當自厭離。端身正行,勤修佛法,自淨其意,盪滌心垢,依教奉行,表裏相應,自己得度,方能度人。至心求道,積累功德,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往生淨土,常隨佛學,普度羣生,無復貪嗔,無復愚癡,永離煩惱,欲壽一劫,則壽一劫,欲壽百劫,則壽百劫,乃至千萬億劫,皆得隨意,無爲自然,僅次於佛。汝等各自,精進修行,圓滿大願,不可疑惑,自困自咎,生在疑城,困於宮中,五百歲中,受諸困苦。”

彌勒白佛:“我今有幸,受佛教誨,一心精進,奉持佛教,不敢有疑。”

【釋義】

問:“天下久久,乃復有佛”。此是何義?難道是無量萬年,方得有佛出世?

答曰:非也。因緣具足,佛即現前。因緣具足,佛即出世。因者,內因也。大願大行,正知正見,是諸人的內因。緣者,外緣也。諸佛現前,予以指示,是諸人的外緣。若人見地正確,內因成熟,則鳥語花香,山色溪聲,皆是諸佛現前,皆是諸人悟道的助緣。若也見地不正,邪心入道,則讀經看教,起心動念,皆是諸魔現前,皆是障道的逆緣。

“天下久久,乃復有佛”。這個“天下”,不是常人所說的這個物理世界,而佛教所說的心靈世界。這個心靈世界,是以心爲本位的心與萬相的統一。

“天下久久,乃復有佛”,這不是說,在這個物理世界上,要經過無量萬年,方得有佛出世,而是說,菩薩修行要經過無量劫數,方得自性現前,方得彼佛現前。

問:久劫時間,究竟多遠?

答曰:迷則無量,悟則剎那。何以故?劫者,結也,糾結也,纏縛也,着相也。若人着相,則劫數無量。當下頓脫,哪裏有劫?

迷時,處處着相,糾結無量,故曰劫數無量。悟時,相本虛妄,劫亦無實。

問:諸佛現前,予以指示。諸佛是誰?指示什麼?

答曰:天上的星星是佛,地上的山水是佛,目前的鮮草是佛,耳畔的鳥鳴是佛,一切形色,一切音聲,森羅萬相,悉皆是佛。

釋迦睹明星而悟道,目前的星星,正是指示佛法的人。迦葉見拈花而微笑,目前的鮮花,正是指示佛法的人。香嚴聞擊竹聲而開悟,這個擊竹聲,正是指示佛法的人。尼師嗅梅花而知春,這個梅花香,正是指示佛法的人。圓悟克勤聞雄雞唱午而見性,這個雞鳴聲,正是指示佛法的人。星星、鮮花、雞鳴、犬吠,種種萬相,正是佛的化身,正是我的現相,正是諸佛現前。

諸佛現前,指示什麼?諸佛現前,指示一心,更無別法。經雲:“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爲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衆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爲衆生說法,無有餘乘。”佛知見者,一心見也。一佛乘者,一心乘也。

蓮池大師雲:“一切經論,不過現前一念心之腳註,非心性外別有佛祖道理也。然心性難明,故藉千經萬論互相發明。今舍現前心性,而泛求經論,不啻迷頭認影矣。”[2]又云:“千經萬論,若顯若密,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除此心外,更無所詮。”[3]

蕅益大師雲:“求之三教,不若求於自心。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從此心施設。苟無自心,三教俱無。苟昧自心,三教俱昧。苟知此心而擴充之,何患三教不總歸陶鑄也哉。心足以陶鑄三教,乃名能盡其性,亦能盡人物之性。”[4]

問:法藏比丘是誰?彌勒菩薩又是誰?

答曰:法藏比丘是誰?法藏比丘只是“尋找法藏的人”。彌勒菩薩是誰?彌勒菩薩只是“迷了自性的人”。法藏即自性,自性即法藏。迷了法藏、尋找法藏的人,即是迷了自性、尋找自性的人。

我們學佛,不應向外尋找有相之物,應該向諸大菩薩那樣,尋找自性,求見本來。

“迷了自性的人”,不甘心於迷,誓願覺悟。不甘心於迷,誓願覺悟,則於未來,必定成佛。未來成佛,故稱未來佛,亦名彌勒佛。

誓願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自己的自心實相,覺悟自己的這個遍含三世、普照十方的妙明真心。

若復有人,誓願證得這個遍含三世、普照十方的妙明真心,即名彌勒菩薩。

若復有人,已經證得這個遍含三世、普照十方的妙明真心,即名有佛出世。

諸佛出世,演說妙法,口說眼說,耳說鼻說,天說地說,山說水說,現一切萬相,成一切妙用,是名演說妙法。

若復有人,無諸善根,着相外求,即使面對釋迦,他也只是個見他釋迦喫喝拉撒的人,也只是聽他釋迦音聲言說的人,而不曾聞他釋迦演說妙法。着相見他,不悟自性,即使對面釋迦,那也不是見佛。

若復有人,善根具足,深信佛法,誓願見性。如是深信,如是求見,日久功深,一機來臨,打破乾坤,則當下見性。見性之時,是名有佛出世。既然如此,何不返觀自見,求見自性?若不見性,反而向外見他,則時時是障礙,處處是魔鄉。

——————————


[1]五趣:又名五道。地獄,餓鬼,畜生,人,天。

[2]《靈峯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二九二頁中。

[3]《靈峯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三一八頁下。

[4]《靈峯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七。《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三八六頁中。

一世修行,往生彼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