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合香考

蘇合香的製法與形態考

根據記載,棪樹膠是提煉蘇合香的原料。《集韻》:“棪,木名。膠可和香爲蘇合。”蘇合香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進入中國,先秦奇書《山海經》中已有相關記載。魏晉南北朝時,中國人便已知道蘇合香的製法。

3世紀的《廣志》雲:“蘇合香……採之,筌其汁以爲香膏,賣滓與賈客。”棪樹樹膠割取下來後,經深加工、精細提煉而成香膏,是氣味香濃的蘇合香膏;而提煉出香膏後的棪樹樹膠渣滓則是粗製的固態蘇合香,氣味不濃。香膏蘇合香嘗爲進貢之物,而膠滓固態蘇合香則多爲商人販賣。因此《梁書》亦云:“大秦國人採得蘇合香,先煎其汁以爲香膏,乃賣其滓與諸國賈人。是以展轉來達中國不大香也。”

關於蘇合香的顏色、形態、氣味,歷來諸書說法不一。《梁書》《後漢書》《廣志》雲有香膏與膠滓。香膏近油汁狀,氣味香濃;販來中國的多爲膠滓,質堅味淡。

蘇合香考

陶弘景曾說獅子屎是蘇合香的異名,唐代陳藏器雲“蘇合香色黃白”與赤黑色的獅子屎並不相類。《夢溪筆談》:“今之蘇合香,如堅木,赤色。又有蘇合油,如膠,今多用此爲蘇合香。按劉夢得《傳信方》‘用蘇香’雲:‘皮薄,子如金色,按之及(少),放之即起,良久不定如蟲動,(氣)烈者佳也。’如此則全非今所用者。更當精考之。”明代李時珍曰:“按《寰宇志》雲:蘇合油出安南、三佛齊諸番國。樹生膏,可爲藥,以濃而無滓者爲上。”

從魏晉到明代,漢族醫學書籍中對於蘇合香的顏色與藥用形態的記載衆說紛紜。不過,維吾爾族醫藥典籍卻對蘇合香有清晰的記載。《中華本草·維吾爾藥卷》雲:“《注醫典》載:(蘇合香)是一種樹的香脂,有的從香樹中自溢外出,色黃;有的是對樹皮採用煎煮法提取而得,色黑。”《藥物之園》記載與之同,並指出蘇合香樹與溫桲樹相類。至今維吾爾族醫藥仍用此蘇合香。大體來講,唐代以前多用粗製蘇合香。唐代以後,特別是宋代以來,多用精製蘇合油。

蘇合香異名舉例

得名於功效

蘇合香又名“返魂香”,被認爲它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雲:“案《西域圖記》及漢魏史策,大秦國南統珊瑚之海……其土出火綿(綄)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璧)。”碑文所言火綿(綄)布等均爲大秦國土產,“火綿(綄)布”是紡織品,返魂香即《梁書》《後漢書》所言大秦土產蘇合香。六朝時期的《海上十洲記》也記錄了香藥逸事:“(驚魂香)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卻活,不復之也。”蘇合香爲靈物,有起死回生之效。

得名於商賈宣傳

蘇合香還名“獅子屎”。《本草經集註》草木上品蘇合:“世傳雲是獅子屎,外國說不爾,今皆從西域來。真者難別,亦不復入藥,唯供合好香爾。”在西域,蘇合香並不叫獅子屎,所以陶隱居說“外國說不爾”。陳藏器雲:“獅子屎是西國草木皮汁所爲,胡人將來,欲貴重之,故飾其名爾。”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卷之四木部蘇合香:“來從西域,賣自廣東。氣極芬香,色乃紫赤。或雲系諸香汁,煎合成就。一說是獅子屎,故飾其名。”

獅子勇猛,非本土所有,故古代中國視獅子爲靈瑞之獸。《東觀漢記》記載陽嘉中,疏勒國獻獅子。司馬彪《續漢書》記載章和玄年,安息國遣使獻獅子。稱蘇合香爲獅子屎,實際上是胡商們故弄玄虛的宣傳伎倆。 獅子身上所生之物均靈異神奇,故有言蘇合香爲獅子屎的說法,大概爲祕其祛邪避疫特性的緣故。

得名於帝王養身

帝膏之稱,首見於唐代侯寧極的《藥譜》。蘇合香進入中土後逐漸入藥,《名醫別錄》雲:“蘇合香……久服輕身長年。”蘇合香雖有輕身長年的功效,但真者難別,陶弘景曾主張蘇合香只供合香,不宜入藥。《梁書》等也曾論對於真假蘇合香的困惑,說經商賈輾轉來中國之蘇合香“不大香也”。而西域進貢的蘇合香則爲真品,唯帝王可享用無虞,故稱帝膏,後也稱帝油流

得名於梵語音譯

蘇合香又稱兜婁婆、都盧婆、都嚕婆、窣堵魯迦,咄魯瑟劍、咄竭瑟劍。這些名字都是梵語蘇合香sturuk的音譯,多出自佛經。蘇合香在佛教中多用來禮佛,被視爲佛香上品。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三雲:“或立四種。謂四大香。一沈香。二窣堵魯迦香。三龍腦香。四麝香。”蘇合香爲佛教“四大香”之一。

其用法大約有三:其一,供菩薩道場誦呪。《六字神咒經》卷一講供養文殊師利菩薩在道場誦呪時要用“都盧婆香油(蘇合香稀者是)無煙佉陀羅木炭。”其二,饗佛菩薩。《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七:“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炭爐內。燒令煙盡饗佛菩薩。”以蘇合香所煎之水禮佛。其三,合“真言”用。《大威怒烏芻澀摩成就儀軌經》卷一雲令衆人敬真言要使用“咄嚕瑟劍蘇合香也,末和芥子”,以進火中一千八遍。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故佛經中蘇合香多爲梵語音譯,也有梵語音譯與蘇合香並稱者,如《大威怒烏芻澀摩成就儀軌經》卷一便爲“咄嚕瑟劍蘇合香”。

蘇合香的用途考

西域諸國用途

蘇合香在西域諸國一般外用,多不口服。其具體用途有四:佛教禮佛,煙燻驅蛇,塗身去臭,薰香醒神。

蘇合香考

佛教禮佛

佛教重香,以香爲貴,蘇合是香中上品。據經書記載,佛陀說法時,遍體生香,普燻十方,震動三界,因此佛寺聖地必香菸嫋嫋。蘇合香被用來塗抹道場,供天王菩薩等,是佛教之靈香。楞嚴經中阿難對佛說:“如何結界以建立道場才符合世尊的清淨軌則?”佛告訴阿難如果末世之修行人,願意建立道場需要以“雪山大力白牛的糞與旃檀和合成泥,以此塗抹地面……因在別處平原上,挖掘地面至五尺深,然後取五尺以下的黃土,把旃檀、沉水、蘇合……等十種香,合在一起細磨並細羅爲粉,和上黃土合成泥,以塗抹地面。”因爲香的自然氣味馨香怡人,香與佛教有不解之緣,而蘇合是香中上品。

驅趕翼蛇

阿拉伯人用蘇合香來驅趕翼蛇。希羅多德《歷史》說生活在阿拉伯半島最南面的阿拉伯人採集乳香非常困難,因爲這些乳香樹均有五顏六色的長着翅膀的小蛇守護着,阿拉伯人就點着由腓尼基人帶來的蘇合香來趕走翼蛇。據說只有蘇合香樹的煙才能趕走乳香樹周邊的翼蛇。

香體祛臭

西域諸國的古代香水。宋代的趙汝適《諸蕃志》:“蕃人多用以塗身。”西域諸國人以蘇合香油塗抹身體,祛臭取香,用法及功效同今日之香水。東晉時傳入的《中阿含經》說:“舍梨子!猶如王及大臣有塗身香,木蜜、沉水、旃檀、蘇合、雞舌、都梁;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爲塗香。”印度等國王公大臣均以蘇合等香塗身沐德。

醒神藥物

西域諸國將蘇合香作爲一種芳香醒神的藥物來使用。《海上十洲記》說蘇合香:“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卻活,不復之也。”此外,據《舞曲口傳》記載印度阿育王曾患病,求蘇合藥草,七日而得,故作蘇合舞曲,舞者以蘇合草葉爲甲冑翩然起舞。樂舞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唐代軟舞中即有《蘇合香》等外來樂舞。表演者頭戴蘇合葉草踏歌而舞,寓意驅除邪氣。每年七巧節,宮中女人都表演此舞。總之,樂舞取材於蘇合香,因其起死回生之妙,而藝術的形成與流傳也促進了蘇合香的傳播。

蘇合香的中土新用

蘇合香是漢唐時期重要香料之一,主要依賴西域進口。《藝文類聚》卷八十五布帛部《素》班固《與弟超書》曰:“今賚白素三匹,欲以市月氏馬、蘇合香、闟登。”漢代主要出口絲綢等貨物,換回西域的馬匹、蘇合香和毛毯等。古樂府雲:“胡行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毹氍氍五木香,迷迭、艾納、及都梁。”西域運來貨物除氍毹等爲毛織品外,均爲異域奇香。因爲脂類藥物本身稀少難得,又因絲綢之路路途艱險,運輸耗時,所以這些異域奇香十分名貴。自漢至唐,蘇合香不僅爲世俗所用,薰衣燻室,香衣香體,也被用於墓葬防腐,還被中醫用來防病治病。

名貴薰香

薰香所用蘇合香有單用和合用之分。《後漢書》說大秦人榨取棪樹樹脂爲蘇合香,又說“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廣志》也有類似記載:“或雲合諸香草煎爲蘇合,非自然一種物也。”《博物志》等所載漢武帝時西域進香之事,所焚三枚如燕卵大、能起死回生的返魂香便是單用之蘇合香。《外臺祕要方》卷第三十二所載《肘後方》之六味薰衣方,即以蘇合香、麝香等作爲薰衣香衣的主要香料。

漢晉時期,以異域香料燻室香衣尚屬於宮廷權貴的專享。《藝文類聚》卷七十《服飾部下》載《梁孝元帝香爐銘》曰:“蘇合氤氳,非煙若雲,時穠更薄,乍聚還分,火微難盡,風長易聞,孰雲道力,慈悲所燻。”蘇合香氣悠耐燃,稀少珍貴,非尋常百姓家所有,嘗爲帝王家香爐燻燃。

蘇合香考

唐代國勢強盛,國風開放,與西域諸國的貿易交往更加繁盛。蘇合香已深入巷陌民間,並漸漸成爲男女情意的載體。《全唐詩》中描寫蘇合香的詩句衆多。“霞衣最芬馥,蘇合是靈香。”蘇合被視爲香中妙品,是薰衣的上等香料。“遊童蘇合帶,倡女蒲扇。”“胭脂含臉笑,蘇合裛衣香。”唐詩中的蘇合香逐漸成爲男女情愛的物質載體。“美人贈我蘇合香,何以報之翠鴛鴦”,蘇合香又被視爲男女定情之信物。

置棺防腐

視死如生是漢唐文化與生活的重要特徵。蘇合香,生者用之,死者墓中亦見。三國史料中有以香料置棺中防腐的零星記載。《藝文類聚》卷四十禮部下《冢墓·從徵記》曰:“劉表冢在高平郡。表子琮搗四方珍香數十石著棺中,蘇合消救之香,莫不畢備。永嘉中,郡人衡熙發其墓,表貌如生,香聞數十里。熙懼,不敢犯。”三國時期,我國已經知道蘇合香等香料藥物可以祛邪防腐。直到宋元時期,以香樹膠等藥物置棺防腐,在沙洲等地逐漸成爲風俗。《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屍體斂入棺中之後,要“撒上大量的香樹膠、樟腦和其他藥物”。

中藥新用

漢唐時期,在中國與中亞的物質交流過程中,香料佔有重要位置。這些香料進入中土以後,漸漸由神饗而人用,由外用而內服,由單味而複方。

漢晉時期,蘇合香已經作爲藥物口服,並與其他藥物組成複方藥劑,既用於治病,也認爲其能養生長年。《名醫別錄》雲:“蘇合香味甘,溫,無毒。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痓,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魘,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這是關於蘇合香藥用的較早記載。醫家認爲蘇合香既能治病,也可養生長年。《補輯肘後方》卷四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又方:水銀、白粉、蘇合香,右三味等分,蜜丸,服如大豆二丸,日三,當水下,節飲,好自養。”這是蘇合香的複方藥劑,方中藥物種類還比較少。

唐代《廣濟開元方》載有“喫力伽丸”。

《外臺》卷十三(《廣濟》療傳屍骨蒸,殗殜肺痿)喫力伽丸方:

喫力伽(即白朮是也),光明砂(研),麝香(當門子),訶黎勒皮香附子(中白),沉香(重者),青木香丁子香安息香白檀香畢茇(舶上者),犀角(各一兩),燻陸香蘇合香龍腦香(各半兩)。

喫力伽是白朮的梵語音譯,嵇含《南方草木狀》中始錄此名。《外臺》喫力伽丸療瘟疫、黃疸、產後等諸病。根據《外臺》喫力伽丸可療:“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痢,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鬼忤中,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唐代開元年間“喫力伽丸”曾爲內廷賜藥,盛極一時。苑鹹《爲李林甫謝臘日賜藥等狀》:“昨晚內使曹侍仙至,奉宣聖旨,賜臣臘日所合通中散、駐顏面脂及鈿合,並喫力伽丸、白黑蒺藜煎、揩齒藥等。”臘日傳說爲釋迦牟尼成佛日,所賜喫力伽丸以梵語音譯名稱爲方名同時賜揩齒藥。後代記載,以芳香開竅的蘇合香丸擦齒甚至可以救治昏厥類病症。據記載,1254年,僧人繼洪用“半夏末搐鼻,蘇合香丸擦齒”成功救治了一位痰厥女病人。

在唐代有爲數不少的香藥方劑,《外臺祕要方》收有訶梨勒散、訶梨勒丸、阿魏散及丸方、大五香湯、五香湯、五香丸、五香散、連翹五香湯、犀角湯、療冷痢方、天行頭痛散方等;《千金翼方》中也收錄有阿魏雷丸方、五香丸、五香散等;敦煌醫方中有五神通妙香丸方、妙香丸子方、《佛家方第三種》甲本洗浴藥方,藥方多以異域香藥爲主藥。

蘇合香考

宋代真宗以來,更名爲蘇合香丸的喫力伽丸極爲盛行。在宋代中期著作《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夢溪筆談》中“喫力伽丸”改稱爲“蘇合香丸”。“喫力伽”“蘇合香”均爲方中主藥。沈括《夢溪筆談》卷九載:“王文正太尉氣羸多病,真宗面賜藥酒一注缾,令空腹飲之,可以和氣血,闢外邪。文正飲之,大覺安健,因對稱謝。上曰:‘此蘇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煑,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因各出數杯賜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仿爲之。蘇合香丸盛行於時。”宋真宗以蘇合香丸賞賜近臣,並推崇蘇合香丸的藥效,此藥盛行一時。

蘇合香考

蘇合香丸在宋代的盛行,不唯真宗推崇,也因這一方劑確有療效。《蘇沈良方》曰:“予所親見者,嘗有淮南監司官謝執方,因嘔血甚久,遂奄奄而絕,贏敗已甚,手足都冷,鼻息皆絕,計無所出,唯研蘇合香丸灌之,幾盡半兩,遂蘇。”宋代文獻記載蘇合香丸不僅可以治療內傷引起的昏厥,還可以治療外傷引起的昏厥,效果神良。如宋慈《洗冤集錄》五二救死方總結曰:“卒暴、墮攧、築倒及鬼魘死,若肉未冷,急以酒調蘇合香圓灌入口,若下喉去,可活。”由此推知,帝王的推崇與賞賜,臣庶的效仿跟風,是蘇合香丸盛行的一個原因,而蘇合香丸對於昏厥等病確有療效是其盛行的根本原因。

蘇合香是絲綢之路香料貿易的活化石,是中西醫藥交流的實例;蘇合香丸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結晶,記載了宗教饗神之物世俗化的過程。因蘇合香氣味宜人,佛教認爲其可通神,以之禮佛菩薩,以之浴道場、合真言;其能養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則用來薰衣香體;其能醒神,故被西域國家視爲起死回生之藥。進入中土後,漢末醫家便認爲其可養神、長生,甚至權貴之士將其置於棺墓中,用以屍體防腐,而魏晉醫書中已有蘇合香等組成的複方薰衣方,及至唐代,則直接以蘇合香等爲主藥組成內服方劑,以之理氣醒神,芳香開竅而治療瘧疾、心痛、鬼忤等多種疾病。漢唐時期人們追求長生久視,神、佛可以不死,神之所用、神之所饗均可爲其所用,因此纔有口服蘇合香丸的產生;蘇合香理氣醒神換的確切功效,則是促成蘇合香丸一度盛行的根本原因。

摘自《中醫藥文化》2017年第二期

編輯:三七

相關文章